一个优秀的美术教育家的称谓比书画家的头衔更难获取。因为你必须以高尚的品德终身奋斗在你的讲台;你必须有成熟而科学完美的教学体系,授业解惑;你必须有独具风范的艺术成果和独具慧眼的伯乐精神引领着学科发展方向;你还必须有延续不断的传承人为同一事业而奋斗。我以师从怡孮先生这位优秀的美术教育家而自豪,我虽从未走进先生在美术学院的课堂,但每次去先生家求教是我最幸福的事情,怡孮先生在画艺上视我为学生,在生活中却视我为朋友,亦师亦友,让我在受宠若惊的喜悦中感受到先生高尚的品德和大师的风范。


教学和创作有着深刻的哲学关系。一个优秀的教师和一个优秀的画家能有机的结合,是中国画传承和发展之大幸。在教学中创新,把创新应用于教学,这种进步和发展不只是画家导师本人的进步,随同前进的还有学生们集体的步伐,同时也引领着整个社会绘画的风向。怡孮先生显然看清了这一点,先生执教50余年,实践创作已延续60余年,其花鸟画的学术水准早被业界公认,也会被时代记下。
启功先生早在1993年就亲笔在怡孮先生创作的《春光图》上题诗赞曰:
百花齐放倚清泉,万紫干红备众妍,
不待山中一夜雨,崇朝锦树自参天。
喜看丹碧出深丛,黼 孮宏开大麓风,
太液波光无限好,上林春色十分红。
然而怡孮先生并未沉浸在大师的褒扬中,而是从启老的诗中获得了灵感---大花鸟意识的觉醒,大麓画风的创立,让怡孮先生的花鸟画突破了中国传统花鸟画的题材和意境。大自然气象万千,姹紫嫣红的花鸟景象尽情在怡孮先生的笔下挥洒,花鸟画的精神实质和文化内涵在怡孮先生的心灵中和作品里得到升华。纵观怡孮先生的画作都洋溢着一种自然的清风,一种青春的朝气和生活中五彩缤纷的大美。变化自如的斑斓色彩,气象万千,生机勃勃,不拘一格的构图中和谐地融生着形神兼备的花草,诉说着生命的精神。


我一直坚信,当艺术家的思想指挥着他的身心同其作品完全融合时,才会有艺术的升华。国人所言的天人合一的境界也只有在此时才可能显现,而这种境界实际上就是艺术家的思想和情感完全融入到他的艺术作品之中,并又能以此作品为载体向观众传达,触动观众的情感,打动观众的心灵。这样的作品才是好作品,这样的作品才是经典。
中国画在情感的传达上显然不像音乐、舞蹈和电影那么直接,恰恰是这个抽象决定了中国优秀的画家必须在画上进行一生的修行,激动澎湃在内心!心灵让画笔飞舞!有法在此时均是无法,感动着自己的灵魂,作品才能感动他人。怡孮先生进入创作状态时的激动和忘我,便是他70余年来的心灵感悟,是他在中国画上潜心修行的善果。
我不敢妄言怡孮先生的花鸟画艺术是否已开宗立派,宗派的确立不是几个评论家和媒体吹捧出来的,而是社会在对他的艺术成就认可后出现的风向效应。他有一大批追随者,这些追随者随着时代的变迁越来越庞大,这才称得上宗派。我坚信,在历史的长河中,怡孮先生的花鸟画艺术会留下精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