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孔子“制造”,钱宁“组装”


2012-11-09 18:19:43     作者: 本刊记者 张 洪    字号: T|T    来源:

“我们现在读到的《论语》,如同一团乱麻,头绪很难理清。其实,《论语》不是没有头绪的,一团乱麻中,我们需要先找到线头,而这个线头就是‘仁’。”

文化

在中国,孔子是一个不可替代的鼎鼎大名,从这样一个人人敬畏的名字下手,学者钱宁把谁都知道表皮,对其内涵却经常一头雾水的《论语》进行“解构”,打破顺序重新“组装”了一次,“改装”后的《论语》,一言以蔽之,好懂多了。前不久,《新论语》由北京三联书店出版。

一部未经整理的课堂笔记

在三联韬奋图书中心地下一层,面对读者,钱宁笑称:“今天,应该是孔子发布了一本新书。”

无疑,孔子是世界上最有名的中国人。盛名之下,《论语》——这部最能体现孔子思想的儒家经典,却少有西方学人称赞。

钱宁透露,西方学人怀着崇敬的心情,认真拜读《论语》时,看到的“是一些散乱的道德箴言,不过是劝诫大家要做‘好人’。箴言平淡无奇,话还说得‘颠三倒四’。”在西方文化中,钱宁说,孔夫子成了一个表达道德的俗语。

给孔子贴过标签的有两位德国哲学家。

康德将《论语》看成是“给皇帝制定的道德伦理教条”;黑格尔则认为,孔子只是“一位实际的世间智者”,其学说是一种“道德哲学”,“没有一点思辨的东西,只有一些善良的、老练的、道德的教训。”

 
《新论语》读者见面会

“《论语》留给西方人的印象,基本是两点:一是缺乏深度;二是没有逻辑。”

除了外国人看不懂,中国人读《论语》也经常一头雾水。钱宁说,至少《论语》留给他的最初印象就是“散乱。”

钱宁对孔子的兴趣,“来得特别突然”。上世纪80年代,缘于司马迁列传写到孔子,钱宁读后感觉孔子是一个很可怜的人。

“为了一个理想,到处游说,被冷淡,遭拒绝,但他一直坚持。再看他一生是非常苦的孩子,从小没有父亲,单亲家庭,很穷,也没有认真上过学,就是一步步坚持理想,从现代人的理解,我非常钦佩他。”

10年前,钱宁开始认真阅读《论语》,随着章句越来越熟,杂乱的感觉也越来越大。

“《论语》有20章,章节之间并没有内在的密切联系。当然有许多专家可能会说这一章放在这儿是有用意的,那一章放在那儿是别具匠心的。但实际上,这20章的排列并没有必然逻辑,完全是因为历史文献形成是这样安放的,每一篇的名字只是取了这篇最前面的两个字。”

细心的钱宁发现了儒学的“软肋”——作为儒学最重要的典籍,《论语》之所以如此散乱,是因为没有经过孔子亲自审订,因此,它并非一部成熟之作,而只是一部“未经整理的课堂笔记”。

孔子没有审订《论语》,钱宁认为,其原因与颜回的早逝有关,“因为颜回作为孔子最钟爱的弟子,对孔子的理解最深,他的早逝导致没有人编辑《论语》。”

1   2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3-02

从2012年12月开始至今年一月中旬,贺岁档影片成了国产电影的天下。尤其是《人再囧途之泰囧》,更是创造了票房奇迹,突破12亿元的总票房使之成为电影史上最卖座的国产电影。

更多>> 深度报道

分账之争:中 ...

2012年岁末,超过40余部国产影片扎堆抢占贺岁档之际,一场有关电影票房分账的较量暂时告停。

行走在胶片上 ...

伴随着中国电影的不断发展,在不同的时代,不同风格的男女演员成为备受观众追捧的明星。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