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上,清漳河畔,有一片生息着16万人口的土地——左权县。
悠久的历史
左权县历史悠久。1986年城北文化遗址出土的石斧、陶片和1988年桐峪镇马家坪村黄龙洞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骨质箭镞等,标志着4000年前我们的先人即在此繁衍生息。春秋时属晋。战国时期,初属韩,后属赵。秦时属上党郡。东汉末年始置河县。之后,历史上曾几易其名,有辽阳、辽山、辽州、辽县之称。1942年9月为纪念在此殉国的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将军,辽县易名为左权县。

左权县山势险峻,雄踞太行屋脊,东瞰河北平原,西窥三晋大地,是晋冀出入通道,素为战略要地。八年抗战时期,八路军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一二九师司令部等150多个党政军工商学机关单位团体在此驻扎5年之久,朱德、彭德怀、左权、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当时仅有7万人的辽县,就有1万人牺牲、1万多人参军、1万人支前,老区民众用热血谱写了慷慨悲壮的革命史诗。
扶贫开发、加快老区崛起
左权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曾经为革命事业做出重大牺牲的老区,长期以来饱受贫困制约,迫切需要改变面貌,追求幸福富裕生活的老区人民渴盼与时代同行。进入“十二五”,左权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提出了“加快老区崛起,再造两个左权”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等经济指标比2010年增长两倍),大力实施项目带动、开放促动、城乡联动、人才推动“四大战略”,加快推进“能源工业强区、核桃产业大县、山水宜居名城、特色旅游胜地、和谐幸福家园”五个重点建设,经济社会迈上了新的台阶。在脱贫攻坚的进程中,左权县得到对口扶贫单位中国外文局等社会各界的无私帮助和大力支持,他们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开展了智力扶持、文化帮扶、产业开发等各种扶贫活动,使老区左权正以朝气蓬勃的崭新姿态,在转型跨越的征程中不断向前。

经济上越来越富裕。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由“十五”末的12.5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28.7亿元,翻了一番多;财政收入由2亿元增长到9.2亿元,翻了两番多。先后引进华能、潞安、汾西等8个全国500强大型企业集团进驻,带动工业经济迅猛发展,煤炭产能将由过去的200万吨增长到近2000万吨;规划建设了五大产业集聚区,占地1.39万亩,总投资821亿元,目前已入驻企业15户,完成投资16.1亿元,全部建成后将形成7条优势明显的产业链条,彰显出循环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的特点;上马了十大转型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年可实现产值172亿元,新增工业增加值60亿元,煤与非煤比值将由3:1变为1:3,彻底扭转了一煤独大的局面,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农业走特色发展道路,围绕“核桃产业大县”建设,累计栽植核桃27万余亩、330万株,产量达到700万公斤,产值1.4亿元,农民人均核桃收入1000余元。旅游主打红色品牌,加快推进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桐峪临参会旧址、西河头129师司令部旧址等景区景点建设。今年正值左权将军殉国和辽县易名左权县“双七十周年”,我们投资8000万元进行麻田红色旅游综合开发,投资1500万元打造精品剧目《太行奶娘》,举行大型纪念活动,把左权在更大范围、以更大力度宣传推介出去,使左权文化旅游产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大力实施“大县城”战略,在累计投入16.8亿元用于县城建设的基础上,今年又铺开了22项城建工程,总投资达31.7亿元,当年投资达12.8亿元。在县城及环城区连续铺开祝融公园、滨河公园、芸山城郊森林公园、文峰公园建设,铺开通道绿化、环城绿化、沙河治理等工程,将来还要建设城西湿地公园,要把清漳河水引进县城,增加县城灵气,使县城更具活力,展现出一幅有山、有水、有绿的迷人景象。近年来,左权县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县城”、“省级园林县城”等称号,夺得“省级十佳卫生县城”三连冠、“省级卫生县城”七连冠。与此同时,我们拓宽改造了境内所有国、省、县、乡道路,促成和榆高速竣工通车,推动阳黎高速上马建设。在全省山区县率先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和村村通公交车“双通”目标,完成了广播电视、固定电话全覆盖工程。加大移民开发力度,累计移民搬迁4万余人,被授予山西省“扶贫移民先进县”和“扶贫开发先进县”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