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老赵的“花钱”故事


2012-10-23 16:14:27     作者: 赵 阳    字号: T|T    来源:

花钱,是与市场流通钱这样由国家颁布的钱币相对的概念,属于古代纪念币范畴。花钱这个称呼应是约定俗成,比其他如“压胜钱”这样拗口的称呼更通俗,所以流传而成定名。花钱收藏的传统由来已久,但一直没有获得独立门类的资格,近十年来,花钱的收藏才如日中天,其中充满了种种故事。

忙得四脚朝天,只为发一个新花钱

2002年北京,冬天,在东四八条一个网吧里,北漂老赵正在与老板商议着什么,他是中国大陆最早的钱币网络“古泉园地”“花泉赏阅”板块的斑竹,那些日子与英国的老方一起,几乎是每帖必回地在做着自己的“工作”。

 
汉钱“日入千金、长毋相忘”,吴膺珩藏

汉钱“日入千金、长毋相忘”背面,吴膺珩藏

当时,网络上在争议一种宋金时代人物神怪花钱的主题,在这种花钱上,往往同时有玄武与一个戴三山帽的天官打扮的人同在,引起了大家的讨论,一次,老赵获得了一枚神怪,正反两面各有一个主题题记,一面赫然写着“玄武”,一面赫然写着“二郎”,就这样,争论不休的话题在此迎刃而解了。

为了早日让网络上的藏友了解这个公案的铁证,老赵急着要把这个图片发到论坛上去,可是当时他手边没有扫描仪,数码相机更别谈了,拍照是一件十分麻烦的事情,记得一个内蒙的藏友把花钱卖给老赵前还反复提醒说:“我可以去照相馆拍摄一下,一张八元钱的费用你来。”

所以当时老赵想出的土办法是,把花钱拿到网吧去,让网吧老板帮着给扫描一下,然后用电脑做图软件(当时这玩意也十分精深)做到网络论坛允许的有限像素之内,然后拷贝到自己带来的3.5软磁盘里,以便带回住地拷贝到自己的电脑上,并发到论坛里,老赵承诺,给予网吧老板10元钱的报酬,老板狐疑地看了他半天,总算答应了,老赵兴高采烈地拿着可以发的图兴奋地连夜发表在论坛上。当时有限而窘迫的条件,正与冲动的激情形成一种反差,或说是一种激励,那个年代的激情,仿佛还在昨天,但已分明不再。

不过,他一直记得网吧白发老板那充满京味的告别语:“你们啊,都是人才!”

一条没能实施的“毒计”

古书上对假货的种种做法,都描写得非常细致与传奇,这是作者刻意下的“料”,就是专门给外行看的,经常有半懂不懂的行外人,眉飞色舞地拉着你大谈诸如在钱上撒尿、埋在土里作锈,用舌头舔尝钱币的味道,或把钱币放到煮开的锅里等着看变形之类的种种趣闻。网络的普及,也导致了造假的便捷,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以往在钱币收藏过程中,公开的资料,只是图谱中的黑白拓片,由于当时的读者没见过实物,只看粗略的拓片,所以造假者很难确切地去操作,图谱上的东西,很多连拓片也不是,而只是用毛笔对实物进行的描摹,那就更是谬以千里的事情了,所以那个时候,仿造也是乱卖乱买的事情。等到网络兴起,带微距的高清相机的普及,做图软件的普及,发图限制的放松,使一个花钱一旦把正反面图形公诸于众,加上详细的直径尺寸、厚度说明,实际上敌我共享了一切资料,给造假提供了极为优质的施工设计图。不少人认为不应该发清晰图,也别公布具体尺寸,起码别两面图形都发全,但是这又与交流的宗旨相违背。一次,老赵赌咒发誓地说,我有一条毒计,可治造假,众问其故,老赵说,有朝一日,手上积累两枚年份、风格、坑口、大小一样的花钱,发的时候把两枚正反面故意混淆,倒要看看这回造假者弄出的畸形怪胎玩意,再怎么自称“民国货”。大家称妙,可惜不久,老赵全身退出花钱江湖,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去实现他的“毒计”了。

1   2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3-02

从2012年12月开始至今年一月中旬,贺岁档影片成了国产电影的天下。尤其是《人再囧途之泰囧》,更是创造了票房奇迹,突破12亿元的总票房使之成为电影史上最卖座的国产电影。

更多>> 深度报道

分账之争:中 ...

2012年岁末,超过40余部国产影片扎堆抢占贺岁档之际,一场有关电影票房分账的较量暂时告停。

行走在胶片上 ...

伴随着中国电影的不断发展,在不同的时代,不同风格的男女演员成为备受观众追捧的明星。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