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十月围“城”


2012-10-23 15:38:00     作者: 唐元恺    字号: T|T    来源:

每逢10月,总有献礼片上映。而今年,似乎更多的是献“利”片——利用国庆档盈利。

这一档期一般不排进口大片,让国产电影利润空间陡增。而与前年“狄仁杰”等三强鼎立和去年“白蛇”、《画壁》二虎相争比,今年“十月围城”的,数量更大,至少有8部阵容豪华、投资过亿,并提前于9月底3天发起“总攻”。但观众不怕挑花眼,更会货比三家,令片商压力“山”大,不大可能“皆大欢喜”。

《太极》总监制陈国富早就“劝”其他敌友“慎重”择日。而与该片同天公映,《危险关系》的制作方,却在其官方微博转发了影迷制作的“三张太极图”:章子怡、张柏芝、张东健三位主演各持斧头、手枪砸碎“太极”二字⋯⋯更有影人大无畏,正如森岛给自己编导的片子起名《爱谁谁》。

过去在内地,尽管重要节日大都会组织新片上映,但“档期”算是个“新词儿”。直到1995年,成龙大哥看中春节,以《红番区》顺利从内地敛财1.1亿——当时票房的“天文数字”。整整一年过后,他卷土重来,又收账1亿多。这让大陆影坛发现了“新大陆”,开始为档期量身定做,移植香港“贺岁片”的叫法。果然立竿见影!投资600万人民币的《甲方乙方》圈钱3600万。

15年来,众片商与制作机构“一窝蜂”地贴上贺岁标签,哪管拍出的根本就不是贺岁片。虽说不乏最终血本无归者,但憧憬着数钱数到“手残”的梦想家依旧年年出生。

如今,在不少片商眼中,档期这个“黄道吉日”对于一部影片的票房成败起到关键性作用,有着化腐朽为神奇、化神奇为奇迹的力量。历年3月被视作影市“倒春寒”,但今年三八节有8部新片扎堆,尝鲜“她经济”;到了清明,《绣花鞋》等鬼魅恐怖片前仆后继出来吓人;初恋片《第一次》开创了“高考档”;而七夕则让无数情侣约会时“被迫”观看《HOLD住爱》,也使当日HOLD住2200万。

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在摸爬滚打中逐渐掌握了驭“期”术。尤其在大制作垄断黄金档之际,中小成本影片不时通过“小节”或“另类节日”而变身黑马。去年创3.6亿票房纪录、投资回报比1:20的《失恋33天》,就愣是让11月11日“大光棍节”衍生成一个档期。而成本不到500万的《孤岛惊魂》本想闯进贺岁档捞点儿“虾米”,但市场调查后发现惊悚片的主要消费群体是年轻人和学生,女一号杨幂当时所拥有的960多万微博粉丝也多年纪不大,于是决定把档期调到结束高考的暑假期间。首映当天,预售票1小时内便告罄,最终营销获“赢”销(近亿收入)。

但必须看到,驭“期”术毕竟只是促销手段,不能“机会主义”,更需理性判断和细致的市场调查分析与各方配合,而质量、质量更是决定性的,优质也才有底气营销、公关。可遗憾的是,不少只为“上档”的影片着实令观众上当。许多影迷与中国足球迷一样,后悔之余只能阿Q一声:“若不去看,明天就没了骂资!”

“遭骂片”大量充斥市场,甚至也无缘市场。前年中国共生产故事片626部,可真正排上档期的仅有120部左右;去年又拍出558部,但其中近400部因劣质或其他原因根本无法进入院线。前年,内地票房终于破了百亿元大关,今年截至8月16日,就已超越这个数字,且较去年又提前了2个月,但“军功”似乎更要归于《铁达尼》(3D)等“外援”:国家广电总局电影资金办数据显示,1至6月,全国电影票房收入80.7185亿元,其中,进口片远超国产片,票房收入达52.6661亿元,比去年同期猛增41.65%,使许多业内人士担心中国电影就此迎来“2012”而烦懑胸中!

与其烦死,不如反思。今年6月,一拨中青年导演齐聚上海国际电影节,SOS华语片救赎之道。此前,这些中青往往是“愤青”,让吐沫飞,从审查制度到盗版,从影院排片冷落国产片到分级,王小帅则调侃他们是“怨妇团”。这一次,陆川又哭了,含泪呼吁“团员”别再“撒娇”,要多做检讨,真正考虑观众和市场的需求去拍片。

如果说诸多投资商只把电影生意当作快消品,讲究应季(档期),电影作为精神产品的文化属性则仅仅是包装,那么也应指出,不少具体的创作者同样忽视了内容层面上的文化性。这种文化性非抽象辽远的空中楼阁,按照70后电影专家吴冠平的说法,是“最真切的现实观察,最真挚的人情传递,最中国的心理描摹,最当下的生活写真”。他说的好,假如我们不在内容上做文章,而只是一味追求营销的技巧,则将无法与“好莱虎”抗争,因为好莱坞电影的营销是基于一个文化、政治霸权系统的传播,而任何本土电影的营销所针对的只是本土独特而有凝聚力的价值认同和情感皈依,这正是目前中国电影所缺乏的。

好在成长中的中国电影市场疑似美国一家权威纸媒所形容的“不只是金矿,简直就是一座未开发的钻石矿”。今年1月底,我们已拥有银幕9600块,跃居世界老二,上半年又日均新增9块,这意味着在过去近两年时间里,全国每天都冒出一家广州青宫电影城规模大小(五星级)的影院。

“容积”飞涨,机会猛增,“内容”跟上才是!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3-02

从2012年12月开始至今年一月中旬,贺岁档影片成了国产电影的天下。尤其是《人再囧途之泰囧》,更是创造了票房奇迹,突破12亿元的总票房使之成为电影史上最卖座的国产电影。

更多>> 深度报道

分账之争:中 ...

2012年岁末,超过40余部国产影片扎堆抢占贺岁档之际,一场有关电影票房分账的较量暂时告停。

行走在胶片上 ...

伴随着中国电影的不断发展,在不同的时代,不同风格的男女演员成为备受观众追捧的明星。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