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驱车前行,一个个极富厚重感的地名从指路牌中进入我们的眼帘:科尔沁、通辽……历史的硝烟早已远去,史书记载的清朝孝庄皇后故里,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近在眼前。
通辽市占地近6万平方公里,现有人口318万,其中蒙古族达150万。通辽的各族人民一道积极努力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推进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将通辽建成了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商品畜和农牧业产业化集群基地。在这里,你能看到,内蒙古清谷新禾有机食品集团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国外经贸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清谷新禾”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内蒙古谷道粮原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带动两万多农户致富,被内蒙古绿色产业发展中心评为“绿色产业示范基地”;你能看到,内蒙古科尔沁牛业股份有限公司以肉食品加工为龙头,已建成了育肥牛基地、屠宰加工厂 、草牧场、胚胎移植中心、餐饮连锁公司等一批下属企业,科尔沁牛业股份有限公司把加强生态建设与转变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和增加农牧民收入紧密结合,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大力培育和发展了“国际化、专业化、群体化、标准化”的科尔沁肉牛产业;你还能看到,梅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成的终端产品涵盖氨基酸及其衍生品、生物发酵肥行业的大型民营企业,是A股主板上市的中外合资企业……现今的通辽,肉牛、玉米、生猪、禽类、蓖麻、有机杂粮杂豆等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凸显,绿色有机食品加工业正逐步与国际接轨。

作为内蒙古农牧业现代化的一支生力军,通辽农牧产业的迅速崛起,正是近年来内蒙古农牧产业现代化的一个缩影。
位居全国五大牧区之首的内蒙古自治区,草原面积广阔,其东起大兴安岭,西至居延海,绵延4000多公里,是欧亚大陆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党和国家一系列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指引下,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大力改善农牧区生态环境的同时,把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发展现代农牧业的突破口,作为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的最佳结合点,全力加以推进,使农牧业产业化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取得了长足发展,成为自治区经济发展的突出亮点和农牧民增收的重要途径。2010年规模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增加值720.9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13.7%。在全区工业经济六大支柱产业中,仅次于能源、冶金建材工业。目前全区拥有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9家,中国驰名商标已达33家。

作为内蒙古草原牧区的基础产业,农畜产品加工业凭什么在全区工业经济中亮点频现。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厅长郭健在接受采访时一语道破秘诀:“创新体制机制,实施优势产业、传统产业、特色新兴产业多元并举发展,在更高层次上全面推进种养加、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加快促进内蒙古自治区由农牧业生产大区向农畜产品加工强区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