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以共赢的方式推动积极变革


2014-09-02 13:56:07     作者: 沈 逸    字号: T|T    来源:

2014年7月15日,在巴西召开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峰会上,五国领导人共同签署《福塔莱萨宣言》,其中包含的重要决定,是共同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并建立应急储备基金。初步披露的决定是该银行的初始资本为1000亿美元,初始投入500亿美元,由5个创始成员国平均出资。同时,建立达1000亿美元的应急储备安排。各国最大互换金额为:中国410亿美元,巴西、印度和俄罗斯各180亿美元,南非50亿美元。金砖国家各成员国平均分配股权和投票权,轮流提名金砖国家开发银行行长。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总部设在中国上海。

世界银行已成美国国家战略的工具

无论是金砖银行,或者世界银行,其名称中都包含了“开发”或者说“发展”,这是这类机构设置的重要初衷之一,即让金融推动发展,以发展推动进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美国凭借自身力量主导建立的霸权体系之所以能够存续至今,至少在最初的阶段,也就是世界满目疮痍的阶段,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时世界的需要,提供了重新启动世界经济循环所需的具有一定公共物品性质的资本援助和支持。世界体系的正常运转,也确实需要这类物品的支撑。

 
2014年7月15日,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南非五国领导人正式签订协议,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总部设于上海,首任总裁来自印度

但是,从创立开始至今,美国对待世界银行的战略意图,就是将其作为美国国家战略工具的价值,置于推动发展和进步的目标之上。为了确保和实现美国的国家利益,世界银行框架下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显然是需要满足相关条件的。比如,在世界银行内部投票机制上对美国霸权地位的有效保障,不但规定确保美国实质上拥有唯一否决权的出资比例和表决机制,还通过美国国内的政治制度安排提供了第二重保险,确保用立法机构和行政机关双簧来抵消美国政府任何口头上做出的改变出资份额的承诺。

再比如,世界银行提出的救助计划总是附加改革的条件,这类改革通常来说都是“成功”的,当然这“成功”的标准不是由接受援助的国家来制定和判断,而是由世界银行,以及世界银行背后的美国战略力量以及资本来进行判断和保障的。至于如何成功,看看那些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或者是在某些危机之后接受了世界银行援助的国家,接受援助、完成改革前后的对比,基本上可见一斑了。最典型的,或许就是巴西所在的南美地区。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巴西对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积极态度,恐怕也不是一时兴起。

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更符合发展中国家利益

就此而言,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成立,确实是对世界银行构成了挑战,但这种挑战,不是西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中津津乐道的权力转移,更不是那种建立在对历史牵强附会类比基础上的所谓新兴国家对霸权国家挑战的翻版。这种挑战的本质,是回归,是世界各国,尤其是数量众多、取得了一定经济增长、希望能够真正实现有效发展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希望能够有一个真正体现金融推动发展,以发展推动进步理念的国际机构,以相对于世界银行为代表的现有国际体系更加公平和公正的态度,来提供相关支持和援助。

金砖国家,是这些发展中国家的集中和典型代表,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成立,以及未来的发展,包括在一定程度上对世界银行构成的挑战,都是这种愿望的自然体现。

而且,这种所谓的挑战,其实更多地构成推动世界银行主动实现变革的动力,或者说衡量标志。如果世界银行在面临这种压力时持续拒绝变革,那么最终出现的任何结果,与其说是金砖银行挑战的结果,不如说是世界银行内在的结构性缺陷所导致的必然。

相比而言,根据2012年穆迪公司提供的报告,世界银行,或者说,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实际资本总量约为862亿美元。而完成全部出资计划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将有可能在资本总量上全面超过世界银行。

1   2   3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4-09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近年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各种外事活动的演讲中,常用“讲故事”的方式讲述中国和其他国家人民“相亲”的事例,体现了中国尊重不同文明,期望与世界各国和平相处的真诚愿望。

更多>> 深度报道

故事中的人和事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近年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各种外事活动的演讲中,多次这样说道,意为国家之间要民心相通。

难忘鼓岭

“我想她一定在和加德纳先生对话,在缅怀他,因为她终于来到了加德纳先生思念的福州,来到了鼓岭。那一幕非常的感人。”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