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中国不会发生债务危机


2014-05-04 10:29:35     作者: 胡江云    字号: T|T    来源:

由于地方政府性债务存在的局部风险性问题,其是否会影响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一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对地方债的审计

为了摸清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国务院决定,由审计署统一组织全国各级审计机关,分别于2011年3月-5月、2013年8月-9月对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情况进行全面审计。这两次全面审计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本级及所属市(地、州、盟、区)、县(市、区、旗)三级地方政府的债务情况,具有可比性。

按照法律责任主体,中国将地方政府性债务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即由政府或政府部门等单位举借,以财政资金偿还的债务;第二类是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或有债务,即由非财政资金偿还,地方政府提供直接或间接担保形成的或有债务,债务人出现偿债困难时,地方政府要承担连带责任;第三类是其他相关债务,即由相关企事业等单位自行举借用于公益性项目,以单位或项目自身收入偿还的债务,地方政府既未提供担保,也不负有任何法律偿还责任,但当债务人出现偿债困难时,政府可能需给予一定救助。

审计结果显示,中国的地方债务规模不断扩大。以人民币为计价单位,2010年底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为10.72万亿元,2012年底达到15.89万亿元,2013年6月底达到17.89万亿元。按照政府层级来划分,省级政府债务从2010年底的3.21万亿元增加到2013年6月底的5.19万亿元,市级政府债务从2010年底的4.66万亿元增加到2013年6月底的7.29万亿元,县级政府债务从2010年底的2.84万亿元增加到2013年6月底的5.04万亿元。按照政府偿还责任划分,2010年底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为6.71万亿元,2012年底为9.63万亿元,2013年6月底达到10.89万亿元。

地方债的成因

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基本保持增加态势,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适应地方经济发展而形成的债务。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各级政府资金匮乏。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最早发生在1979年,有8个县区当年举借了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此后,省级、市级、县级政府陆续举借负有偿还责任或担保责任的债务。图表显示了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已支出投向情况,可以看到主要用于市政建设、交通运输设施建设、土地收储整理等公益性项目。

二是地方财权导致地方政府举债。中国实行“分税制”财政制度,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有限,也不能直接发行地方债券。因此,地方各级政府想方设法筹措资金,搭建地方融资平台,建设各种开发区,以及土地出让等等方式。地方政府性债务高速增长发生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实行扩张型经济政策,地方政府从金融机构借贷资金。

三是地方政府违规经营造成债务增加。2013年审计发现,部分地方违规通过BT(建设—移交)、向非金融机构和个人借款等方式举借政府性债务2457.95亿元,地方政府及所属机关事业单位违规提供担保3359.15亿元,融资平台公司等单位违规发行债券423.54亿元。部分地方违规将债务资金投入资本市场22.89亿元,投入房地产市场70.97亿元,修建楼堂馆所41.36亿元。

中国不会发生债务危机

中国的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不断增加,中国是否即将发生债务危机呢?我们认为,目前社会上关于中国债务危机论的认识是片面的,需要加以纠正。

一是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债务。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形成原因并不主要用于消费性支出,而是改善人民生活条件、促进经济建设的相关项目。图表显示,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支出投向主要于市政建设、交通运输、土地收储这三个领域,合计比重超过60%。2013年审计结果显示,2013年6月底34个重点城市用于轨道交通、水热电气等市政建设和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等交通运输设施建设的债务,不仅形成了可观的资产,而且大多有较好的经营性收入。

二是中国地方债务远没有超出国际公认的警戒线。国际上有几个通用衡量债务的指标,主要是负债率、政府外债与GDP的比率、债务率、逾期债务率。其中,负债率是年末债务余额与当年GDP的比率,是衡量经济总规模对政府债务的承载能力,其警戒线是《马斯特里赫条约》中规定的60%;政府外债与GDP的比率是年末政府外债余额与当年GDP的比率,是衡量经济增长对政府外债依赖程度的指标,其警戒线是20%;债务率是年末债务余额与当年政府综合财力的比率,是衡量债务规模大小的指标,其警戒线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确定的90%-150%;逾期债务率是年末逾期债务余额占年末债务余额的比重,是反映到期不能偿还债务所占比重的指标。根据2013年的审计结果,2012年底全国政府性债务的总负债率为39.43%,政府外债与GDP的比率为0.91%,全国政府总债务率为113.41%,都没有超出国际警戒线标准值,全国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逾期债务率为1.01%,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的逾期债务率分别为1.61%和1.97%,都处于较低水平。

三是逐步改革和完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地方政府性债务及其风险,中国民众和国内外媒体也高度关注这一问题,有利于改革和完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2011年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多项制度,财政部完善了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相关管理办法,绝大多数地方政府本级出台了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建立了债务风险预警制度、偿债准备金制度,或在预算中安排偿债准备资金。各地按照分类管理、区别对待、逐步化解的原则,采取措施对部分存量债务进行了处理,各地加强了对新增债务及债务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进一步清理规范了融资平台公司及其债务。

尽管如此,仍需要关注地方政府性债务存在的局部风险性问题。截止2012年底,有3个省级、99个市级、195个县级、3465个乡镇及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债务率超过100%。如果加上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个别地方政府的债务率超过200%。

建议多种方式解决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一方面是建立规范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健全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另一方面是深化财税制度改革,厘清中央和地方的事权、财权。最终还是要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升政府管理能力,创造更多的财富,解决债务问题。

图表: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已支出投向情况表  (单位:万亿元)

债务支出投向类别

三类债务合计

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

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

其他相关债务

2010年

2013年6月

2010年

2013年6月

2010年

2013年6月

2010年

2013年6月

市政建设

3.53

5.80

2.47

3.79

0.49

0.53

0.57

1.48

交通运输

设施建设

2.39

4.09

0.87

1.39

1.08

1.32

0.44

1.38

土地收储

1.02

1.88

0.94

1.69

0.06

0.11

0.03

0.08

教科文卫、保障性住房

0.92

2.07

0.44

1.17

0.13

0.22

0.35

0.68

农林水利

建设

0.46

0.54

0.33

0.41

0.09

0.06

0.04

0.08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0.27

0.45

0.19

0.32

0.04

0.04

0.04

0.09

工业和能源

0.15

0.22

0.07

0.12

0.08

0.08

0.00

0.02

其他

0.87

1.68

0.57

1.22

0.22

0.21

0.08

0.26

合计

9.61

18.81

5.88

11.29

2.18

2.78

1.55

4.74

资料来源: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国家审计署2011年第35号公告),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国家审计署2013年第32号公告)。

胡江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4-05

为了提高发展质量,保护环境,中国放慢了经济增长速度。健康持续发展成为中国经济的新未来。

更多>> 深度报道

从“两会”看民生

中国古语有云,“为政之道,以厚民生为本,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教育改革如何 ...

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2014年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要为下一代提供良好的教育,努力使每一个孩子有公平的发展机会。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