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何烈辉:把非洲当成自己的家


2013-09-04 12:00:17     作者: 本刊记者 卢茹彩    字号: T|T    来源:

2000年,何烈辉24岁。那年5月,他只身前往非洲创业。如今,何烈辉已经跑遍了绝大多数非洲国家,他的梦想也从最初单纯的“赚钱”变成“与非洲共同成长”。他的头衔是达之路集团董事长。

作为一家民营企业的老板,何烈辉在非洲小有名气,他不仅跟很多非洲国家的领导人是朋友,而且获得过很多荣誉:2004年1月尼日利亚联邦政府授予了他“酋长”头衔,以表彰他为促进两国经贸做出的贡献;2009年,他被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评为“感动非洲的十位中国人”之一,次年达之路集团又被评“感动非洲的十大中国企业”之一。

加纳是何烈辉踏上的第一个非洲国家,从挨家挨户推销服装起步,他的公司现在西非和东南非洲的二十多个国家开展业务,除了传统的日用品方面的国际贸易,其业务也扩展到矿产资源开发、旅游业、文化传媒等多个领域,而将来,金融业和航空业都在他的目标业务范围内。

“刚到非洲时,我的梦想就是赚点钱,让日子过得好一点。”何烈辉说,他现在希望自己的集团“在非洲成为一家值得尊敬的企业”,“为当地创造价值,为当地社会带来一种理念和精神”。

目前,有超过2000家中国企业在非洲开展业务,其中超过9成是民营企业。在何烈辉看来,中国企业在非洲经营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缺乏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和国际化的管理理念。语言尤其是中国企业一大劣势。

“产品是可以开发和改进的,但是语言这个工具如果无法很好地使用,对企业的发展非常不利。”曾经只会“哑巴英语”的何烈辉如今能自如地跟当地人交流,他的公司也经历了从国内派出管理人员到完全本土化、雇佣当地管理者的转变,而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可以更好地跨越中非文化的障碍。“中国企业国际化过程中必须越过的一个瓶颈,不是资本问题,而是人才的问题。”

何烈辉说,中国人要把在本国追求的正能量拿到非洲去实践,中国在实现中国梦的同时,必须考虑到非洲的需要。而对于在非洲的中国企业来说,就要“把非洲当成自己的家”,共同发展与成长。

2008年,何烈辉投资创办了“达之路非洲投资高峰论坛”,到今年已举办了四届,吸引了众多非洲国家政府高官、国内政府官员和企业家参加,成为中国民间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中非经贸论坛。他在上海投资建设的“非洲中心”,由非洲签证申请中心、非洲投资和贸易促进中心、非洲文化和艺术中心、非洲旅游促进中心和非洲博览馆五大功能区组成,已经有30多个非洲国家签约入驻,成为一个中非交流合作的大型平台。

如今,在何烈辉的头衔中,还有中国非洲人民友好协会常务理事、中国非洲史研究会顾问、上海国际商会副会长、津巴布韦共和国荣誉旅游大使等。他的工作已经与非洲紧紧地连接在一起了。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3-12

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明确提出到2020年改革要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体系。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