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取、剥离、剪切、放下”……4月24日上午,在四川省芦山县龙门乡隆兴村地震灾区废墟清理现场,出现一个“庞然大物”,只见它伸出一只手臂,稳住摇摇欲坠的墙体;另一只手臂缓缓把塌陷物拨开,一点点分离。这时,出现了钢筋连接的水泥板,只听“咔嚓!”一声,那只如同蟹钳的“手”顷刻将钢筋剪断……这一幕,正是江苏省徐州市政协委员陈利明带领抢险机器人特别行动队正在组织施救的场面。
四川雅安芦山县7.0级地震发生后,陈利明凭着一名老政协委员强烈的责任感,按照国家地震局应急救援中心指示,即刻选调其重工机械公司10名精兵强将,组成特别行动队,经过紧张准备和演练,带上今年1月份刚刚“下线”的新设备——双动力智能型救援工程机器人,日夜兼程近40小时,赶赴地震灾区救助。
这台30吨级双动力智能型救援工程机器人,是国内首台自主研制的抢险救援机器人。它有两个长手臂,臂长近3米,酷似一只大螃蟹。最大抓取重量可达8吨,最大跨度为8米。能够协调作业,在坍塌废墟现场完成剪切、破碎、切割、扩张等10项抢险任务作业。它还具有燃油和电力双动力交替驱动的特点,履带为双节,既可像汽车一样行驶,又可用形似坦克的履带在松软土地前行,不分路况皆能够及时到达现场。
正被施救的这家男主人姓张,一家5口人,女主人已在地震中不幸遇难。4间楼房上下两层,已倒塌成一片废墟,所有财产和一年口粮全部被掩埋。不到一个小时,机器人完成顶层结构的分解分离,男主人含泪清理剩余的“财产”,接着剥离第二层楼板……这种“拿得起,分得开”的精细化、人性化作业,改变了常规工程机械一股脑儿将废墟全部推倒,很难保留一点财产的尴尬局面。
据悉,芦山县龙门乡处于此次地震中心地带,是居住人口密度最大,受灾严重的一个乡。按照当地救灾指挥部的统一调遣,陈利明和他的“机器人”将主要在该乡开展施救,进行废墟清理工作。(冀春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