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艺术家代表委员呼吁“慎谈创新”


2013-03-15 16:00:03     作者:    字号: T|T    来源: 国际在线

原标题:艺术家代表委员呼吁“慎谈创新”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王肖):来到北京,很多场合都能看见“爱国、创新、包容、厚德”这些字眼,被称为北京精神的这八个字中,“创新”是最打眼的,也是在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中,被要求最多的一种态度和追求。与此同时,创新又常见于政府文件和报告中,上升为时代精神中的一个强音。当然,对“创新精神与能力”的渴求可以理解,但是,无论作为艺术创作的追求还是时代精神的共识,我们真的理解“创新”吗?今年两会上,有三位艺术领域的代表委员就“创新”这个词,从各自的角度谈了看法。

吴江:今天的传承本身就是在创新

“我认为,从各省市乃至全国的政府文件和工作报告中和政协的文件中,创新都是我们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字眼,但是我们没有把这两个字的理论内涵真正说清楚。什么是创新,它的内涵和外延都是什么?”

中国国家京剧院院长吴江认为,谈创新首先要探讨它理论层面的涵义。这些年,吴江带着京剧走出国门,无论是在京剧的题材还是整体风格方面,都力求创新,并在海内外引起了较大的反响,但吴江坦言,所有的创新首先是基于历史,不能盲目割断历史、否定过去。

“创新不是打碎一个旧世界就能创出来的,物为求新是整个世界变化发展的规律,但什么是新、怎么就新?新和旧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我们更多时候是站在前人、巨人的肩膀上。再有,有的投机者打着创新的旗号朝令夕改,以创新去否定过去,我们不能隔断历史。其实传承本身就是在创新,你生活在今天,不可能不考虑今天的观众今天社会的效益、影响,而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没有稳定的延续性不可能发展。”

苏士澍:很多创新是用风格流派的不同掩盖自身功力的不足

另一位两会资深代表委员苏士澍,是启功先生的弟子、著名书法家、国家文物局出版社社长,对于当下流行度颇高的“创新”一词,苏士澍则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它流行的现实原因。

“学习西方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要出新而不是创新,书法怎么创新?两千年的历史继承还继承不过来呢。创流派、创新,实际上都是用风格流派的不同代替掩盖自身功力的不足。”

苏士澍认为,所有中国当下的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书法、中医、武术、京剧都面临这个问题,盲目的创新,并不能带来文化艺术真正的繁荣。

叶小钢:全民族创新能力靠形象思维教育

被称为中央音乐学院四大才子的著名作曲家、全国政协委员叶小钢,这些年在影视音乐、交响乐等方面建树颇丰,最新创作的歌剧《牡丹亭》也即将在国家大剧院和观众见面,可谓发展、创新中国当代音乐的中坚力量,问到他怎么看现在社会上流行的“创新”这个词时,叶小钢认为重在教育。

“我们全民族的创新能力靠什么,甚至应该靠形象思维的教育,世界上大多数科学家美育教育都接受得比较全面。只有加强美育教育、形象思维的教育,才能更多激发孩子的想象,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这个能力是要从小培养的。”

三位代表委员坦诚、恳切的态度都在为当下社会舆论中对高烧的“创新热”降温,总之我们慎谈创新,是为了更好的创新,因为对于艺术创作来说,创新无疑是最高难度、最高境界,而对整个时代精神来说,创新也不是简单的解放思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也需要对创新做更多切实的努力。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3-12

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明确提出到2020年改革要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体系。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