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中国专业社工已超30万 将建薪酬保障及激励机制


2013-03-13 18:50:21     作者:    字号: T|T    来源: 中新网

中新网3月13日电 民政部部长李立国今日指出,中国从事专业社工的人员已超过30万,跟国际社会发展的程度和比例相比,还处于起步发展的阶段,差距还比较大。民政部门将通过开发社工工作岗位、建立社工薪酬保障制度、建立评价和激励措施来推进专业社工的发展和社会作用的发挥。

13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副部长姜力、窦玉沛就“保障基本民生,发展社会服务”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专业社会工作,在世界上已经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了。李立国指出,在中国上世纪20年代也开始兴起了专业社会教育和社工的服务。由于当时积贫积弱的国情,社工发展的规模和影响力都极小。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80年代中期以来,民政部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倡导和兴起社工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恢复和发展,从教育事业到社工岗位开发,以及工作的社会作用的发挥,都逐步前进,不断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李立国指出,以2006年为标志,国家主管部门制定下发了《关于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掀起了大规模加强专业化、职业化社工队伍建设和专业社工作用的新的高潮。到前年又由中组部牵头,有关部门参与制定了《关于加强专业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随后又编制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到去年年底,通过职业水平考试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业社工已经有8万多人。

李立国强调,民政部在民政服务领域和一些社区、社会组织,以及相关领域的社会服务中,开发的社会工作岗位已经超过7万,从事专业社工的人员已经超过30万,但是跟国际社会社工发展的比例、社工作用的范围和程度,我们还处于起步发展的阶段,差距还比较大。因此,要通过开发社工工作岗位、建立社工薪酬保障制度、建立评价和激励措施来推进专业社工的发展和社会作用的发挥。

社工被誉为是“社会工程师”,在一些国家具有极高的美誉度和社会地位,但是现在在中国,这个人群并不为广大的公众所认知,甚至很难感觉到他们的存在。对此,李立国指出,这项职业现在还没有成为对青年人就业有吸引力和能够稳定就业的岗位。

李立国在谈及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时指出,专业社工的认知度还有待提高,专业岗位的开发和设置有待扩展,专业社工的薪酬和社会保障待遇有待提高,专业社工的发展路径有待规范。因此,民政部也将从这几个方面来努力,推进社工更好的发展,社会作用更好的发挥。

针对社工主要发源地深圳的实践和面临的待遇和社工流失严重等新问题,李立国指出,首先要创造社工广泛分布,充分发挥作用的岗位条件。社工在很多行业、很多地方、很多单位是需要的,因此要通过岗位开发和设置创造社工发挥专业作用的条件,使社工从有所作为到大有作为,就会提高社会认知度和职业荣誉感。

其次,就是要建立、健全社工的薪酬保障和成长发展制度,使他们付出的专业化劳动、知识技能的奉献有合理的回报,使他们立足基层,面对个体和群体的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价值,体现独特的作用,有发展的基础、发展的路径、上升的空间。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3-12

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明确提出到2020年改革要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体系。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