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民进中央提案关注农村垃圾处理


2013-03-12 11:15:51     作者: 本刊记者 朱虹    字号: T|T    来源: 今日中国

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垃圾的处理问题必须高度关注。我国目前有建制镇近2万个,村庄320多万个,人口数量超过9亿。随着村镇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各种现代工业生产的日用消费品普及,必然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据统计,目前,全国生活垃圾年产生量约为3.7亿吨,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约1.9亿吨,高于城市垃圾产生量,但清运量与处理量微乎其微。

在2013年两会上,民进中央关注了“农村垃圾处理”这一话题,并提出了“关于高度关注农村垃圾处理、完善村镇垃圾收运处理系统的提案”。

据介绍,在农村,生活垃圾无序丢弃或露天堆放,这种原始、粗放的处理方式,造成对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空气的严重污染,恶化了水系,侵占了农田,增加疾病传播机率,影响农村可持续发展和村民的基本生活,也直接或者间接影响了城市和农村共同的食品安全。

从全国来看,大多数村镇生活垃圾采取就近堆放处理,填坑、填沟、露天焚烧是普遍做法。虽然已经初步形成了“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区)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理模式,并建立了相关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但是由于地理、经济等方面因素的考虑,该模式的服务范围有限,只有少部分经济发达的地区运行良好;而那些村落分散、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的村镇并未纳入该套系统。

针对此种情况,民进中央在提案中建议,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必须高度关注农村垃圾处理,必须将城乡垃圾处理一体化。

提案提出要明确运行机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居民提供合理的公共服务是政府应尽的责任。要综合布局垃圾填埋点,并明确农村垃圾处理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由政府一次性解决,按照“布局合理、经济方便、便于处理”的原则,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日常运行维护主要采取“政策资金扶一点、财政资金补一点、农民自筹一点、社会捐赠帮一点”的方式解决,建立“县级为主、省市奖励、镇村共担、农户适当出资”的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经费保障机制。

分类环节是推进垃圾处理的关键所在。提案建议,要鼓励垃圾分类,建立分类激励和补偿机制。农村垃圾与城市垃圾组成不同,要根据特点,积极促进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减少垃圾收集和转运量。按照“谁参与、谁受益”的原则,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垃圾分类;重点对包装类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进行分类。对于按照要求分类的地方,免除或收取少量的居民生活垃圾处理费。

同时,突出重点,实行“有限、定时、定点”收集。有限收集、有限处理的方式符合先易后难、逐步完善的发展规律。包装类垃圾特别是塑料袋垃圾是生活垃圾污染的主要来源,在目前垃圾收集运输设施缺乏的情况下,首先将有限的资金用于包装类垃圾的收集运输,可在短时间内改变镇区环境卫生面貌,也为村镇垃圾收运处理系统建设积累经验。如果只是包装类垃圾进行集中处理,可采用1-2次/周,显著降低运输成本,适应村镇的生产力水平。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3-12

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明确提出到2020年改革要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体系。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