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听取委员批评声音 要雅量更要解决问题的勇气


2013-03-11 12:23:37     作者:    字号: T|T    来源: 人民网

今年两会有一个鲜明的、深得公众认可的现象,那就是批评性的意见多。

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有委员坦陈:“报告不足之处是没有明确提出解决产能过剩的大原则和路线图。”有委员直言:“当我们为过去五年取得的成就大声喝彩的同时,一定要深刻反思工作中的失误,特别是决策的重大失误,避免今后再犯同样的错误。”有委员提醒:“当前城镇化中地方政府的驱动太强,过多强调经济增长。”有委员直指:“不太赞成2013年教育体制综合改革计划中关于拔尖人才和卓越人才的培养计划。由于高考选拔机制的存在,大学生入学时差别不大,因此仅靠四年的学习就区分拔尖人才和卓越人才是不科学的。”

批评多,掌声也多。人民大会堂讲坛上,周汉民、周新生、蔡玲等委员的发言赢得阵阵掌声;小组讨论会场,更是掌声不断。

批评多,一方面是因为中央领导同志“要容得下尖锐批评”的倡导,因为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听取政协小组讨论时表现出的雅量,使委员们放得开,更重要的还是因为批评原本就是人民政协的优良传统,是人民政协的品质,是政协委员的性格。

敢于批评体现了说者的胆量,容得下批评体现了听者的胸怀,但似乎不应止于此。作为政协委员,不但要敢于批评,更要能提出有助于问题解决的真知灼见;作为政府部门、作为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要有容得下批评的胸怀,更要有起于行的表现。

理由很简单,批评不是目的,虚怀若谷不是目的,掌声也不是目的,解决问题才是根本。

因此正如我们所看到的,两会上,政协委员们不仅不回避问题,而且提出了大量具有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这些真知灼见令在场的部委同志频频称好。另一方面,对于委员们提出的意见建议,部委同志也诚恳回应,均表示回去后要好好研究,认真落实解决。

但解决问题谈何容易?特别是改革到了今天。不仅所有的问题交织在一起,而且所有的问题都涉及到既得利益,其中多是政府的利益。污染、落后产能淘汰不了,涉及官员和地方政府的利益;行政审批过多,涉及的是部门的利益;高校难以去行政化,涉及的同样是部门利益。因此我们形象地比喻改革所面临的处境:深水区,意思是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翻船的危险。所以要格外小心,要同舟共济。

什么叫同舟共济?下定决心、坚定信心是同舟共济;不粉饰太平、不一味唱赞歌是同舟共济;看准问题、提准建议是同舟共济;让出不应该有的权力、让出不应该有的利益,也是同舟共济。因此,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重申,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把权力交给人民。其实做到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不太难,健全监督机制即可,而把权力让出来,则很难,因为是拿刀割自己的肉。

如果是赘肉、是肿瘤,割之不足惜,但好肉则不同。可现在的问题恰恰是要割好肉,而且要自己动手。这就需要勇气。因此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入推进改革开放。

令人欣喜的是,我们的政府部门正以这种政治勇气割自己的肉,让渡虽属于他人却享用已久的权力。即将推出的大部制即是一例。

自然我们更为期待的是,被割掉的肉不要再长出来。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3-12

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明确提出到2020年改革要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体系。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