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致公党中央主席万钢:科技管理要向创新管理不断转变


2013-03-06 11:45:18     作者:    字号: T|T    来源: 人民网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2012年,我国全社会R&D支出突破万亿元,研发人员总量预计达320万人,发明专利授权量达21.7万件,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已经超过6400亿元。过去五年,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08年的48.8%上升到2011年的51.7%。更不要说那些耳熟能详的深海、深空、深地成绩,如灿烂星空,熠熠生辉。中国科技已经站在新的发展起点。新船起航,驶向何方?在全国两会之际,听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如何破题--

"看到成绩,我们感到鼓舞。在激动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科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记者:2000年,您从德国归来,记得当媒体问及您回国的原因时,您回答说就是为了让自己"激动一把"。13年了,您实现了这个"激动"了吗?

万钢:要说激动,这几年可真没少激动。从神九上天、与天空一号对接成功、嫦娥探月,到深海探测器潜入7000米海底,从中国首座深海钻井平台南海开钻到超级计算机研制成功,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科技进步对农业的贡献率超过54%……对于我来说,这些激动的瞬间太多了。看到成绩,我们感到鼓舞。在激动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科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记者:虽然很多科技成果都成为网络热词,但对于更多的老百姓而言,您刚才提到这些"深海、深空、深地"的高技术,似乎离百姓生活有点远。这样的科技成果对百姓究竟有什么意义呢?

万钢: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举个例子吧。很久以前我曾访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当时有个专家问我,你知道阿波罗登月计划创造最大的产业是什么?是尿不湿呀。航天员上天使用的东西必定是经过长期研究和开发的产品,通过产业化之后,逐步用于民品。再比如太阳能板最早使用在航天器上,一些原本用于太空的摄影机也可逐步转化为民品。航空航天、深空深地都是为了探索科学的极限。当在极限情况下技术可行的话,通过一系列实验、改进,就可不断惠及人民群众。

有一个数据,我刚才提到的承担深空、深海等重大战略任务的企业,目前其营业收入70%以上都来自民用产品,也就是说他们在承担国家科研任务的同时,把高新科技成功转化为市场产品。

此外,我们对极限的探索不是说一年、几年就可以完成,这些任务都需要几代人几十年的努力。比如对深空的探索,不能止步于将航天器打上去,还要有进一步的认识,研究得更深入,包括下一步对小行星的观测、预警、应用。深潜技术是为了探索未知的海底世界,研究环流对气候造成的影响、如何开发和利用资源能源。

"科技部下一步要做的,概括起来主要是八个字--原创、共享、人才、环境"

记者:今年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第一年,科技部作为主导部门,将重点做好哪几件事情?

万钢:科技和经济的紧密结合是我们永远的课题。要利用科技革命带动经济走出金融危机的阴霾,让科技成果惠及大众。具体到科技部应该做的,总结起来,主要是八个字:"原创"、"共享"、"人才"、"环境"。

我们应该看到,在过去10年中,中国科技跨上了很大台阶。"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在国际上取得了很多有影响力的成绩。

但我们要看到,我国原创能力还不足。虽然已拥有华为、中兴等这样的创新型企业,但数量还不多,尤其缺乏像苹果公司这样引领产业变革的企业。提高原创能力需要基础研究,需要前沿探索,需要产学研紧密合作。原创是一个产业链的创新,必须面向产业链发展的需求。因此,我们将深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注重大中小微企业的协同发展,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公共科技服务,中央财政更多地投入基础、前沿、关键、共性技术上。

科技界常常谈到分散、封闭、重复等问题,我觉得抓住解决这些问题的"牛鼻子",就是促进科技资源和设备的开放共享。针对此,我们积极推动建立国家科技报告制度。保证财政支持的科技项目从立项到最后的验收整个过程公正透明,进行全过程痕迹管理,同时对课题结果进行报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科学研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失败",即使没有达到预想的目的,也证实了这条路走不通,或者证明了这条路在某几个条件下走不通。通过报告,我们就可以使后来者少走弯路。

1   2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3-12

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明确提出到2020年改革要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体系。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