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程湘清:人大是依法治国的第一线


2013-02-28 10:59:56     作者:    字号: T|T    来源: 人民网

核心提示:“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加强立法工作组织协调,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

11月8日,在胡锦涛代表中央委员会所作的十八大报告中,人大制度改革,依然被列为政治体制改革部分的首位。其内容,涵盖了人大制度的政治定位、人大作用的发挥、人大代表职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人大的组织制度等。

“要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

“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加强立法工作组织协调,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

“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

……

这些引人瞩目的表述,在学界引起很大关注。本报就此专访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原主任程湘清。

“人大制度居于首位”

民主与法制时报(下称时报):大家都很关注,十八大报告给人大制度一个明确的定位。这一定位与之前有什么本质变化?

程湘清:我们党和国家,一直是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放在各项政治制度的第一位的。这次,不同的地方是,给人大制度做了一个更加明确的定位,就是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等四项制度后面,加了“基本政治制度”的统一定位,并且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列为四项基本政治制度之首。

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个基本政治制度之后,又讲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的法律体系,这就把法律体系提到很高的位置。

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四项基本政治制度之首?因为它是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首先,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来源看,这一制度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不懈的实践、探索,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创立的最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国家形态的民主制度;其次,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看,它全面、直接、充分地反映我们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本质;另外,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国家政治制度中的地位看,它代表了我国政治制度的根本,而其他方面的政治制度,都是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派生的,从属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最后,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看,国家的一切重大事项,都是由人民代表大会作出决定并监督其他国家机关实施。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但党不能代替国家机关直接行使国家权力。党的主张主要通过国家权力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过去中央文件,讲到人大时候,都叫根本政治制度,提到政协制度时叫基本政治制度。我觉得,基本、根本,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就是字面不一样。现在十八大把这四项制度统称为基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居于首位。

“代表是母亲,常委会是儿子”

《民主与法制时报》:在完善全国人大制度建设方面,报告提到哪些内容?

程湘清:人大代表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大对完善人大代表制度,首先就是优化人大代表结构。

过去,我曾强调过要解决代表组成的“两多一少”问题:官员多,大款多,基层一线的工人、农民、科技人员少。官员本来就是需要接受人大监督的。比如说,市长县长,他原本是同级人大监督的对象,但到了人代会上,有不少又变成了国家权力机关的代表,这不利于对其本人的监督。

更重要的是作为国家权力机关,需要直接听取和吸纳基层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所以,这次提出要提高基层人大代表比例,特别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比例。(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一条,能更全面地反映人民的意志和要求,更有利于发挥代表的作用。

当然,对于一线代表的问题,也不要绝对化。有个别农民代表议政能力较差,当了多年代表,很少发言,像群众说的只做“举手、拍手代表”,这怎么能起到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的作用?

我记得,早在六届全国人大期间,就对代表的结构和代表数量进行过调查研究。我们国家大,代表人数不能太少;但代表人数过多,也不便于开会讨论决定问题。数量合适了,还要看政治素质和议政能力。

我认为,代表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都应该是社会活动家,能够代表人民出席会议,审议和决定议案,行使代表各项职能。

对什么样的人才可以当代表,法律上没有做具体规定,但是人民群众选代表的时候,还是希望把那些能代表人民说话、有议政能力、讨论和决定国是的人,选进国家权力机关。

时报:十八大报告也提到了设立代表联络机构,是否也是扩大代表为民代言渠道的一种制度完善?

程湘清:这正是十八大报告完善人大代表制度的另一个体现。如何让代表在闭会期间能更好地执行代表职务?十八大提出一个具体要求,就是在人大建立代表联络机构。

代表法规定,代表在闭会期间的活动,也属于执行代表职务。这个活动谁来组织?代表法规定,由各级人大常委会组织。在常委会设立联络机构是为了更好地联系、联络人大代表。

什么是联系、联络?就是服务,就是为代表履行职务创造条件,提供优质服务。

六届全国人大期间,彭真同志曾形象地说:代表是母亲,常委会是儿子,儿子为母亲服务,天经地义。他提出加强人大工作的四个专题,其中一个就是加强代表联系工作,专门请一位副委员长来研究这个问题,后来还形成一个关于联系代表的文件。可以说,这个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一直是比较重视的。

除了常委会联系代表外,就是代表联系群众。代表在闭会期间除参加代表小组活动,参加常委会组织的专题调查、专题调研等活动外,还应当采用多种形式经常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回答原选区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对代表工作和代表活动的询问,协助本级政府推行工作。这在代表法上都有规定。

钱花了还要看花的是否有成效

时报:除了完善制度,十八大报告还明确了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这一点与以往的提法有什么不同?

程湘清:这里的一个亮点是“全口径”。怎么理解这三个字?过去,地方人大有个提法叫“全方位”。我理解,全口径同全方位意思差不多。所谓全口径、全方位至少有三点可以考虑:

第一点是对整个预算,包括从编制,到实施,到实施以后的绩效,都要监督,也就是说,全过程都要进行监督。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德印说,监督,必须要看绩效,比如预算监督,不是说审查了,批准了,你执行了,就行了,必须看他是不是把钱用到该用的地方了。钱花了还要看花的是否有成效,这叫绩效监督。

第二点,全口径,要全面管好钱柜,不仅预算里面的超收收入,而且预算外资金都要监督到位。

第三点,除了人大监督,还包括其他方面的监督,比如审计监督。人大发挥审计机关的作用,可以很好地发现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十八大报告还讲到了对领导干部,特别是对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把对人的监督和对机关的监督结合起来,增强监督力度。

时报:那么如何才能保障和提升人大履行监督方面的职能呢?十八大报告有没有具体规定?

程湘清:也有明确,就是报告对优化常委会、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结构做了规定。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健全国家权力机关组织制度,优化常委会、专委会组成人员的知识和年龄结构,提高专职委员的比例,增强依法履职能力。

过去许多常委会组成人员,往往是从党委、政府退下来后,再到人大工作。群众中有句话说:“年龄大了不要怕,还有政协和人大。”这给人的印象是,人大变成了“二线岗位”。

实际上,这是一个不正确的看法,我过去多次写文章指出,人大是依法治国的第一线。为什么?因为人大的本职工作、第一位的工作,就是民主法制建设,所以,这项工作绝对不是二线岗位。

十八大还提出,提高专职委员的比例。这等于说,增加委员专职数量,是一个方向。为什么?因为专职委员比例的提高,能使人大更加切实地履行自身职责。

反过来,兼职的话,就有好多问题了。比如说,他本职工作就很繁重,到人大工作的时间和精力,就很难得到保障。2003年3月,全国人大就有10位来自国务院部门和科研机构的年轻干部,到全国人大任专职委员。实践证明,这一做法是成功的。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3-12

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明确提出到2020年改革要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体系。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