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回家过年


2013-02-25 09:49:09     作者: 徐兴邦    字号: T|T    来源: 今日中国

 

2013年的春节到了,我又要回家过年了。在我眼里,过年是中国人一年到头最大的期待,因为春节是中国人情感的交汇点,无论我们身在何方,无论我们何种境遇,过年都要回家。

因为都赶着回家过年,所以在春节前大家都非常的忙碌,忙着完成各自的工作,忙着置办年货,忙着买票回家。但是无论如何繁忙、劳累,在回家过年的喜悦面前,这一切都显得那样微不足道。

 

回家不是件容易的事

我的家乡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是中国东北的四大中心城市之一,距离北京有1100多公里。每年春节,我都会坐火车回家。可能由于火车运量跟不上如此庞大的人流量,每年春节回家,买票成了我所有事情中最重要而且最艰难的事情。

有消息说,今年的春节,中国来回流动的人次约在30亿以上。根据铁路部门的统计,全国在这些天日行对开的春运火车,就达2000对之多;售出火车票的张数要超过2.1亿,如同三分之一欧洲人,都挤上了中国春运的火车。而我就是这庞大春运大军中的一个。

今年在网上可以提前20天预定回家的票,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买票的压力。在春节前,上网抢票成了我们这些回家过年的人经常谈论的话题,见面了总要问一句:“抢到票了吗?”当别人问我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的心情有些复杂,虽然我抢到了票,可是是一张无座的动车票。票真的是太难买了,我早早地登陆订票网站,并且用了抢票的软件,即使这样有座车票在一瞬间,可能是几十秒甚至是几秒之内就全都没有了,我只抢到一张无座车票。如果说抢票像是场亿万人参与的竞赛,那回家的旅途更像是一次“长征”。大包小包的行李搬上汽车,争分夺秒地换乘地铁,匆忙地穿越火车站拥挤的人群,焦急地等待检票,再挤上火车,赶在别人之前把大包小包放到高高的行李架上。然而,对家的那份期待,却没有被这些紧张的忙碌所冲淡,反而浸润得愈加浓烈。当火车开启的一瞬间,我如释重负,终于要回家了!

 

春节就是团圆

一下火车,迎接我的依然是哈尔滨那熟悉的干燥而寒冷的空气,还有那接站的老乡们浓重的乡音。我是在新建成的哈尔滨西站下的车,全新的车站让我们这些回家过年的游子们感受到了家乡令人欣喜的变化,车站更加人性化的设计也使得我们能更快地出站与家人相见。远处是父亲在招手,我提起行李,加快脚步穿过人群向他走去。

许多哈尔滨人来到当地著名的景点--冰雪大世界,全家赏冰灯庆祝春节。(徐兴邦摄)

回家的路上父亲说,他朋友们的孩子早就都回来,就差我了。我知道父亲不是在怪我回来晚了,而是他想我了。自从到北京上大学,每年寒假我都回来得很早。可是今年不一样,由于毕业参加了工作,所以就只能赶在快过年这个时候才回来。虽然从外貌上看不出父亲和过去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可每次回家总能感觉他和我说的话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爱唠叨。

为了等我一起吃饭,父亲母亲都没吃,等我到家了母亲才开始炒菜。我和母亲说,别炒那么多菜了。她说:“这不过年了吗,高兴,多吃点!”看着母亲忙碌的身影,这一刻我愈加深刻地懂得,不只是过年让爸妈高兴,是一家人的团聚让他们高兴。

一听说我回来了,父母亲的朋友们就订好了时间,要一起吃饭。在我们这边这也算是一种习俗,每年过年之前,特别要好的朋友们总要聚一聚,吃个饭聊聊天。这既是一种交流,更是一种情感上的一种彼此认同,最好的朋友才会赶在这合家欢乐的时间段一起聚会,这种如亲人般的待遇会加深彼此的友谊。当然更重要的是友谊的传承,他们每年在一起聚会都会带着我们这些孩子,我们一年年看着彼此长大,各自分享彼此的经历,建立起我们的友谊,父亲母亲们的友谊在我们这一代得到延续和发展。

随着我们都慢慢长大了,父母亲们现在更多地是在谈论我们的事情,学习、工作、婚姻等等。他们的关心无微不至,虽然唠叨但听着心里却有种说不出的温暖。

小时候的年是新衣服、鞭炮和压岁钱,而现在的年对许多人来说,是年会、春运和年终奖。很多人说年味变了,很多传统仪式不见了。对于年,有人怀念凝聚农业文明的厚重,有人赞赏加入现代元素的时尚。无论何种情愫,“年”都在年复一年。确实很多东西都在变,可与家人团圆、与朋友相聚,骨子里那浓浓的情一直未变。

 

东北的过年习俗

终于到了三十,忙忙碌碌的这些天,也就是为了这天。这天一大早母亲就起来了,她简单地收拾了下屋子,就开始准备年夜饭了。过去老人们都在的时候,我们一大家子人会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家里的女人们负责大多数的菜,但有些很重要的菜比如红烧鱼,还是要男人们来做。在东北,男人们平时基本不做饭,只有到了这种重要的时候,才会一展厨艺为家人们送上最美味的菜肴。而我们这些兄弟姐妹们则聚到一起享受这一年当中最快乐的时光,放鞭炮、打游戏等等。如今兄弟姐妹们也都长大了,有的也都有了自己的家庭,有的在外地,一年到头都见不到,只有到了春节我们才能见到。

年夜饭已经做好了,我给父亲母亲倒上酒,一家人举起杯,期望新的一年全家人都健健康康,生活越来越好。

按照东北的风俗,除夕晚上11点左右,家里人要在路口烧纸,烧纸是我们对逝去亲人的一种独特的纪念方式。在中国人的观念中,人死之后会去到另一个世界,而自己逝去的亲人在另一个世界生活同样需要钱,烧纸就是给他们送钱,让他们在另一个世界有更好的生活。烧的纸不是普通的纸,而是印有各种钱币式样的纸钱。其实,谁也不知道人死后会去哪里,但对逝者的思念却不会因这些因素而改变。每年辞旧迎新的时候,我们总会以烧纸这种方式来怀念逝者,烧过纸后放鞭炮,在喧闹中结束旧年,迎来新年。

回到家中热腾腾的饺子已经煮好。在东北,三十这天晚上的饺子特别受欢迎,不只是因为它有吉祥的寓意,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原因,每个人都想吃到“钱饺子”。三十晚上包“钱饺子”是家乡这边的传统,在其中一个饺子里包上硬币,谁吃到了,来年就谁当家,他这年的运气也就最好。

听叔叔们说,有一年吃“钱饺子”的经历特别有趣。那天,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吃到“钱饺子”,尤其是孩子们更是“奋勇争先”,一个个都吃得肚撑,可吃到最后谁都没吃着。大家都奇怪,这“钱饺子”去哪了,难道吃的太快吃进肚子里了?结果第二天早上,家里人发现,原来那个“钱饺子”放在给财神爷上供的碗里了。

当除夕的第一声炮响后,在东北,按照习俗给长辈拜年也正式开始了。在新年里给长辈磕头,是小辈祝福长辈新年里身体健康、一切如意。在以前,给父母磕头拜完年,就要串门给长辈,比如爷爷奶奶、叔叔阿姨拜年磕头。如果是个大家庭,这一天下来,就要磕上百个头。

其实,春节回家过年的意义,对我这样一个远离家乡工作的游子来说,是从身体到精神的“回家”,它能够为我积存新一年的能量。在我眼里,春节是我们中国人情感的交汇点,无论我们身在何方,无论我们何种境遇,过年都要回家。

 

许多哈尔滨人来到当地著名的景点--冰雪大世界,全家赏冰灯庆祝春节。(徐兴邦摄)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3-12

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明确提出到2020年改革要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体系。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