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彼岸校园


2013-01-24 15:21:16     作者: 钟健    字号: T|T    来源:

冬去春来,校园春意盎然,道路两旁大树一片嫩绿,教学楼前的花坛,百花争艳。美国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坐落在花园式的梅肯市市区。校园内一幢幢红墙白窗的精巧校舍点缀在绿树碧草之间,像一簇簇盛开的鲜花镶嵌在巨幅绿色绒毯上,整个校园庄严典雅,优美宁静。

四月一天的下午,刚下课,学生们涌出教室,姑娘们三五成群似小鸟吱吱喳喳散开,这时花坛前有一位衣着朴质的中国女学生,抱着几本新出版的校刊,微笑着向同学分送。有位小个子女学生接过校刊打开浏览,她很快发现上面有一篇文章的署名罗沙蒙黛,她立即转过身举起校刊说:“这又是你的大作吧?”“请多指教!”这位正散发校刊的女学生谦逊地点头回答,她就是在学院文学系就读的宋庆龄。这时其他几位同学也围过来想要新出版的四月号校刊。宋庆龄手中的几本校刊一时都被学生拿光了。有的同学没有取到,“不要急,我回去取。”这位小个子的姑娘叫珍妮,是宋庆龄同班好朋友,她自告奋勇一起回校刊编辑部取校刊,帮忙散发。

宋庆龄于1908年9月考入这个女子学院,入学后她成为师生很喜欢的东方姑娘。少年宋庆龄能赴美留学,非常感激父亲的良苦用心。

她敬爱的父亲宋嘉树(1861-1918)祖籍海南岛文昌县,早年就跟兄长飘洋过海,后随亲友到美国当杂工,加入教会,上过神学院。1885年底随传教士回国,布道并经商,在上海与倪珪贞(1869-1931)结婚。他办有小印刷所,积极支持孙中山革命事业。他家有五个子女,很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并寄于厚望。在送大女儿宋蔼龄赴美留学后,又准备把二女儿宋庆龄送去留学,而三女儿宋美龄幼小,也吵着跟姐姐去。

在1907年夏天,14岁的宋庆龄在上海中西女塾结束学业。8月下旬,由温秉忠率领教育考察团及留美学生15人,乘“满洲里”号太平洋邮船赴美。里面就有宋庆龄,还有仅10岁的宋美龄随同赴美。他们一行于当月28日在华盛顿州汤生港入境。这年秋天,宋庆龄先入学新泽西州萨密特镇波特温学校学习法语和拉丁文,又兼做家庭教师。1908年9月5日注册入学佐治亚州梅肯市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大姐宋蔼龄早于1904年进入学院念书。宋美龄因年小,做旁听生在另校就读。1909年9月中上旬,三姐妹一起度过欢愉亲密的暑假后,宋蔼龄毕业回国,宋美龄因年小,被安排美龄在皮徳蒙持学校学习。9个月后,1910年返回学院作旁听生,1912年也为正式成为该学院的学生。

宋庆龄1908年9月考入威斯里安女子学院的文学系。有校友回忆:“她非常用功,从不漏掉任何一门功课的作业,总看见她在工作。”她的老师曾评价:“在英文课的班上,她写的文章最好。”她不仅学习刻苦,而且善于思考。在校友记忆中,她认真严肃,沉默寡言,但非常关心国家大事和世界大事。父亲给女儿们写长信,寄剪报,使她们了解国内的形势。宋庆龄能够从这些片断的情况中了解到孙博土革命的艰难历程。

宋庆龄不仅学习用功,而且热心校园社会活动,特别是善思考,爱写作。她的文学及写作水平较高,因而担任校刊《威斯里安》的文学编辑和哈里斯文学社的通信干事,还曾充当过狄斯比斯戏剧俱乐部的演员。她不时在校刊上发表各种体裁的文章。

四月的那天,珍妮帮助宋庆龄散发校刊后,两个好朋友沿着林荫道散步回宿舍。珍妮喜欢宋庆龄在校刊上写的《阿妈》的散文,它很有东方生活气息,那位中国普通妇女也令她肃然起敬,她问宋庆龄:“她不是你阿妈,你为什么对她感情这样深?”“你自己再细看看就知道了,我很想念她!”宋庆龄把目光投向远方,简单但饱含深情地回答说。

《阿妈》这篇散文,以朴实、流畅的文笔,叙述一个照顾宋家几个孩子的保姆的感人事迹,抒发作者对她的深切怀念之情。她在宋家二十年,晚年头发全白,老态龙钟,但“乌黑明亮的眼里仍闪耀着青春的光彩。我们孩子喊她‘阿妈’”。 她非常热爱孩子,把宋家的孩子当成自己亲生骨肉,照顾得无微不至。她虽然目不识丁,却懂得不少儒家伦理道德以及中国传统格言、民间谚语。每逢新年,她要家里每人都得有点红色的东西,或是红花一朵或是红丝带一条或是红手帕一方,因为红色象征着喜庆。她恭喜每个人都是‘永远发财,健康,快乐。’这给宋家新年增添了欢乐的气氛。

宋庆龄对于生活的真实感受,她怀着感恩的激情提笔书写,在字里行间不禁流露出主张主仆平等、博爱的思想。在同一期上还刊发了宋庆龄的一篇专文《现代中国妇女》,更清晰地论述男女平等的思想。

宋庆龄身虽在彼岸校园,却心系祖国故土。1911年冬,当国内辛亥革命胜利的消息传到美国,她父亲把一面崭新的共和国五色旗寄给宋庆龄。她收到后,非常激动,马上跳上桌子,把清朝的龙旗从墙上取下,扔到地上,踩在脚下,高呼拥护共和的口号。

1912年春,她又接到父亲新的来信,告知参加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庆典喜讯,她心潮澎湃,奋笔疾书,终成一篇政论文《20世纪最伟大的事件》。刊发于院刋四月号上。这篇宏文,她凝爱国心于笔端,抒强国志于胸怀,满怀激情歌颂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

在文中她写道:“自滑铁卢战役以来,中国革命是20世纪中最伟大的事件之一,是世界最辉煌的成就。此后四万万人将从极端的君主制奴役下解放出来。”她引用拿破仑一句话:“‘中国一旦动起来,它将震动整个世界!’实现这个预言的日子似乎为期不远了。”她满怀信心地说中国的文化光辉灿烂,中国“在推动人类向上事业中不可能不具有影响力。”

1913年夏天宋庆龄毕业,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当时学院为毕业生出版年刊上有她的照片,在照片旁边题写有:“从她的双眼和额头流溢出内心的光彩”。宋庆龄后来回忆这难忘的彼岸校园生活:“我在美国度过我的青年时代,受过美国伟大的民主传统熏染,它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伟大的力量之一,它的文化成为我所接受的教育的一部份,这对我的祖国,十分需要民主精神的祖国,是非常珍贵的。”

祖国在召唤。1913年夏天,一艘海轮正向西横渡太平洋。海风吹拂着甲板上正凭栏在眺望远方的这位东方姑娘。宋庆龄毕业后曾想继续攻读新闻或医学专业,但当时革命受挫折,她回国经日本看望父亲及他支持的孙中山后,决定随他们流亡日本,接替大姐到孙中山身边担任英文秘书工作,投身中国革命,开始了毕业后人生的崭新征途。

她的留美经历,无疑对她的一生有着深刻的影响,融含中西文化的背景,给她以开阔的国际视野,长久地致力于国际交流合作以及增进中美人民的友谊,就是最好的历史佐证。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3-12

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明确提出到2020年改革要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体系。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