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奉献是福 无欲则刚——记中福会养老院院长施福刚


2013-01-23 15:37:30     作者: 顾玉婷    字号: T|T    来源: 中国福利会

“奉献是福,无欲则刚”是对施福刚最好的诠释。他当过兵、做过食堂管理员、经营过酒家、任过剧院副院长、搞过基建,现担任养老院院长兼书记,凭着坚定踏实、刚毅果敢、从容淡定、无私无畏,一路走来,他的人生充满着拼搏与奉献,凝结着雄浑活力与人格魅力。

32年,从一名士兵到院长

1976年,18岁的施福刚参了军,分配在旅顺某海军扫雷舰的机电部门。由于他刻苦训练,成绩突出,隔年就在部队入了党,第三年被提为班长。参军6年,5次获嘉奖、2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荣立三等功1次,他所带的班,军事训练连年全优。

1981年底,23岁的施福刚满载荣誉复员来到了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儿艺剧院的食堂管理员。对于施福刚来说,从部队到地方是一个转型,传统正规、强调组织纪律性的部队生活,同文艺单位松散型的管理方式,让他难以适应。刚做管理员的时候,他对很多东西都看不惯,讲话做事常与人发生冲突。施福刚只能从自己开始转变,改变自己的工作方法,研究如何使别人接受自己。在他的带领下,儿艺食堂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得到了全体职工的一致好评。工作第二年,施福刚被评为中国福利会先进工作者。

由于工作认真出色,在食堂管理员岗位上4年后,施福刚被提为行政办公室总务。过了2年,因工作突出提拔为行政科长。1993年,剧院搞了三产,成立了小樟树酒家。35岁的施福刚被选派到这家新成立企业当经理。1997年1月,39岁的施福刚被提为儿艺剧院的副院长。2003年,因为要筹建宋庆龄幼儿园青浦园区,8月,他被借调到总会,成为项目的负责人。2005年项目竣工验收,得到了有关专家评委的好评,被评为“青浦杯”优质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确保了当年9月宋幼青浦园区的顺利开学。

2006年,中国福利会开始筹备中国福利会养老院。刚忙完宋幼项目的施福刚,被党组任命为养老院的筹建组组长,开始养老院的旧房改建项目。

当时的养老院是一处烂尾楼,管道、通风、空调设施锈蚀、破损,室外野草长到了两层楼高。为营造一个适宜老人居住的安全舒适的环境,他时常来往于院内的各个角落,站在老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反复研究推敲公共场所的设备,检查扶手粗细是否适合老人“一把抓”,试坐每一张凳子沙发,检查每个家具的高度与舒适度,还亲自推着轮椅在庭院中反复行走,测试地面是否平坦,道路是否安全,严格到每一个细节。

在养老院改建项目还在冲刺阶段的时候,2007年底,因突发情况,正在筹建的宋庆龄学校工程急需负责人。施福刚服从安排,在紧急情况下勇挑重担,同时挑起了学校的基建项目。对他来说,因前期没有参与,很多情况不了解,又必须确保第二年9月的开学,难度非常大。他顶着巨大的压力,放弃休息,几乎天天往返于学校和养老院,奋战在尘土飞扬的工地上。

2003到2008年的五年间,施福刚在青浦承担起宋幼青浦园区、宋庆龄学校和中国福利会养老院的基建任务。这些项目都顺利通过验收,成为交口称赞的优质工程。

2008年10月,中国福利会养老院正式对外运营。施福刚被正式任命为这家新单位的院长兼党支部书记。从一名士兵,到一个单位的一把手,施福刚用32年的时间,一步一步,靠着不懈的努力、拼搏与付出,收获了成功。

4年,开创一个欣欣向荣的养老院

2008年10月,养老院开院试运营,不仅迎来了多位老人的入住,还在短短四个月的时间,承接了市多项会务接待,人数达1000多人次。院内优美舒适的环境,人性化的服务,受到了来访者和入住老人的肯定和赞扬。

当褒奖一下子涌来的时候,施福刚清醒的知道,新起步的养老院还有很多不足,而入住老人的第一手反馈才是最直接、最宝贵的信息。为此,他专门开设了院长信箱,开辟了各种信息平台,还成立民主管理委员会,及时搜集答复老人的每一条意见和建议。施福刚常到老人中,和他们聊天,虚心向老人们学习求教。养老院入住的老人中有不少老教授、老专家、老领导。施福刚在工作中有困惑,不懂的,就愿意和他们沟通请教。他在这样的互动中,养老院第一时间掌握了老人的需求,清楚了改进方向。

在现在的城市中,传统文化中四代同堂其乐融融的大家庭生活,已难得一见。大部分老人都和晚辈分开居住,不少还是独居,精神的空虚寂寞就成了首要问题。一般的养老机构注重的也多是生活照顾,缺少精神上的关心。施福刚觉得,在中国福利会养老院,就要首先探索解决老人精神层面的照料问题,让这些老人有话可说,有事可做,让他们的生活充实起来,让他们享受精神生活的快乐。

养老院为180多个老人开辟了30多个活动场地,开设了健身、读报、书法、园艺、手工、摄影、电脑、合唱、英语角、影视欣赏、头脑风暴等十余个兴趣小组,保证每天都有活动。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志愿者也来为老人们表演、搞电脑英语培训、做心理咨询、开养生保健讲座。每周的“相约星期四”活动,职工们陪着老人一起疯,玩copy不走样、背后贴字配对、滚南瓜等稀奇古怪但又特别为老人设计的小游戏,常使老人玩得不亦乐乎。除了这些每天都有的小型活动外,每月养老院都会安排一次大型活动,伴着文艺汇演、夏天趣味游园会、圣诞节化妆舞会、新春聚餐会,老人们开开心心、不知不觉的,度过了充实的一年。

在养老院入口的醒目位置,挂着11个烫金大字“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老人”。初看到这句标语,很多人会觉得好笑。这句话是宋庆龄主席给中国福利会人的教诲,但对象却是孩子,不是老人。但施福刚觉得,现在的情况和解放初期相比已翻天覆地,社会上对儿童的关爱已经很多,有的甚至已走向了溺爱,而随着社会的日益老龄化,怎样更好地关注老人、关爱老人,去回报他们一生对祖国、对社会的贡献,正是急迫的社会课题。如何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老人?最重要的就是各项工作的开展要始终站在老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要始终把老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在养老院入住的近200位老人中,有40多位离休或局以上干部,党员70多名。来到养老院后,由于组织关系仍挂在原单位或者街道,组织生活过不了,这让这些有着几十年党龄的老党员有些失落。施福刚得知情况后,就积极和市委老干部局联手,先搞起离休干部学习活动小组,进而创新了单位的组织设置,把住养老人纳入养老院在职党员的组织生活中。

除了精神层面的满足,养老院的廉政文化、员工的敬业精神和对老人温馨的服务态度也都在施福刚的手上一一抓了出来。老人和家属的一粒糖都不能吃,吃了就等于打了辞职报告,这是全院上下的共识。开始时,老人觉得有点不近人情,施福刚说,一粒糖可以吃,二粒能不能吃,一包能不能吃,吃了这个老人的,其他老人会不会攀比,会不会引起老人的失落感或者感到服务上不公平。我们是宋庆龄旗帜下的机构,就必须做到黑白分明、不留余地。在养老院,不管入住的老人原先什么身份职业,进来后都能享受统一标准的服务,所有员工看到老人都是爷爷奶奶地亲切称呼,让老人倍感温馨。四年来,养老院磨出了一支优秀的护理团队。她们不怕脏不怕累,为老人提供优质的生活照料。

4年,施福刚把一个全新的养老院办了起来,把单位文化、服务理念建了起来,把员工的精神面貌树了起来。养老院不到两年就实现收支平衡,略有盈余,老人的入住率年年创新高。面对中国福利会这块金字招牌,养老院添上了更绚烂的色彩。

一把手的素质

对于如何做好一个一把手,施福刚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要团结,要团结好领导班子的其他成员,要团结好全体干部职工,也要团结好服务的对象。怎么才能团结,施福刚认为就是千万不要过高的看待自己,不要把个人的利益看得太重、把自己的作用看得太大,不要以为自己的决定都是正确的。要看到其他同志的优点和作用,要清楚任何工作都是集体的力量,要能够倾听、思考甚至采纳反对意见。

就是这样一个有生活有故事的男人,学习着、探索着、领导着养老院这个年轻、充满朝气、欣欣向荣的团体,向着一流养老院的方向前行。研究性、实验性、示范性是他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有些养老机构慕名前来取经,施福刚全盘介绍自己的经验,他希望这些摸索出的经验能“拷版”到更多的养老机构,让更多的老人得到精细的生活照料,并有着更丰富的精神满足,让更多的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晚年幸福。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3-12

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明确提出到2020年改革要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体系。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