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新阶段的中国经济将会更开放


2013-12-05 15:14:01     作者: 吴建民    字号: T|T    来源:

中国的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改革要推进下去,必定会打破现存的利益格局,必定会有各种各样的障碍,包括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扰。只有全面的改革,才能够形成强大的势头,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冲破各种阻扰,得以前进。

2013年11月在北京举行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发表了会议公报。

近一段时间以来,我先后去了韩国、欧洲和拉丁美洲,所到之处,人们都与我谈起三中全会,关心中国会作出一些什么样的决定。我在北京也会见了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人士,他们也在打听三中全会对中国今后走向的影响。中国共产党举行一次中央全会,竟然在世界上引起如此大的关注,这是前所未有的,这种现象的出现绝非偶然。

首先,是因为中国经过30多年的大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来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心。中国发生的大事,必将影响世界。

其次,这种现象也与当前世界经济的状况密切相关。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并没有完全过去,欧洲还在低谷中徘徊。2013年欧元区可能还是负增长,2014年增长率为1%;美国经济虽在复苏,但复苏势头不理想,预计2013年增长率为1.6%,2014年为2.6%;预计2013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3%,2014年会达到3.5%。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失业率高,全球有两亿人失业。这种状况只能靠经济增长来改变,而今天全球经济增长的中心在东亚,特别是中国。中国的经济状况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在增大。

再次,世界正处在一个大变化的过程中,中国是拉动世界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170多年间,绝大部分时间,中国是被动的、处于接受世界变化影响的地位。而今天则不然,我们既接受世界影响,我们又影响世界,而且这种影响力还在上升,这是前所未有的。

总之,世界关注三中全会,是世界大变化,中国大发展相互作用的结果。

世界关注三中全会的结果,中国民众也对三中全会有着很高的期待,观察家们认为,这次会议堪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相媲美。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那次会议调整了中国这条大船的航向,决定把党的中心工作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个战略性的决策,给中国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大变化。今天,人们之所以把十八届三中全会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相提并论,是因为中国经过30多年的大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担起了引领中国这条大船继续前进的重任。这次三中全会的决定,会影响到今后整整十年中国的发展,老百姓当然有很大的期待。十八届三中全会,果然不负中国和世界的期望,开得很成功,规划出了中国今后十年前进的蓝图。

这张蓝图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而非局部改革的蓝图,涉及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军队和执政党建设等领域。之所以是全面的,是因为中国的发展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一个领域的改革必定涉及其他领域,如果只在某一个领域进行,改革就很难推进下去。中国的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改革要推进下去,必定会打破现存的利益格局,必定会有各种各样的障碍,包括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扰。只有全面的改革,才能够形成强大的势头,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冲破各种阻扰,得以前进。

此次推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和突破口的。自1978年以来,我们党的工作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靠经济领域的改革拉动全局。十四大报告第一次明确了我们的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随后强调,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个提法对于推动中国后来的经济改革,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市场的作用从“基础性”改为决定性,这个变化非同小可。因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要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回顾我们过去30多年改革的历程,进步是巨大的。但是也毋庸讳言,政府做了许多政府不该做、而应当由市场来做的事情,这种状况,本质上是违背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现在强调,要让市场“发挥决定性的作用”,那就意味着该由市场做的事情,就应当让市场去做,政府不要干扰。同时,对政府该作的事情做了明确的界定,政府也不能越权。2013年3月新的一届政府成立以来,李克强总理一再强调简政放权,不需要政府审批的,统统交给市场。这次三中全会突出了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意味着我们今后在经济体制的一系列重要改革都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会使中国经济的发展更加符合市场的规律。

邓小平理论博大精深,其核心是要解放生产力。我们过去30多年的大发展就是解放生产力的结果。此次全会强调要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解放社会的活力,这是非常及时的。只有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中国的经济今后才能发展得更好。

生产力有三要素:人、产品和工具,这三要素中人是最关键的。过去我们对人的认识是有片面性的,认为所谓人就是劳动者。其实,这个人主要是指企业家、发明家。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企业家和发明家,创造了大量的财富和就业机会。

1978年,中国的民营经济是零,现在,中国的民营经济占到经济总量的65%,创造了接近80%的就业机会,这是了不起的成就。但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政府干预太多,企业家的积极性受到束缚。而这一次,三中全会强调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解放社会的活力所采取的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一定会让中国各阶层人士的积极性进一步调动起来,带来中国经济的新发展和新进步。

这次三中全会特别强调开放,这是至关重要的。2013年11月2日,习近平主席在会见二十一世纪理事会代表时明确指出:“中国越发展,越要开放。”中国30多年的大发展,是在开放中发展的,是在实现国际合作中发展的,而不是关起门来发展的。邓小平同志提出改革开放,这四个字字字千钧。中国曾经是在人类历史上领先了一千多年的国家,直到1900年八国联军打中国的时候,中国的GDP总量还接近全球的三分之一。总量大有什么用?技术落后照样挨打。我们是怎么落后的?是封闭导致的。我们30多年是如何发展起来的?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没有开放,没有改革,我们就根本发展不起来。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三中全会召开前42天,9月29日,上海自贸区挂牌成立。这是向全世界发出明确的信息,进入新阶段的中国经济将会更加开放。因为只有开放,我们才能更好地吸收人类文明的先进成果;因为只有开放,我们才能更好地融入全球经济;因为只有开放,我们才能更好地解决我们所面临的各种难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明了中国今后十年明确的航向,中国的各种改革措施将会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陆续出台。过去30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中国的改革必须循序渐进,而不是搞休克疗法。我们这么大的一个国家,重大的改革措施只能是一步步地推出。有些需要先做试点,成功之后再推广,这样才能做到既大胆又稳妥。中国才能够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吴建民:

曾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发言人

中国驻荷兰大使

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常驻代表、大使

中国驻法国大使

国际展览局主席

外交学院院长

全国政协外委会副主任

现任外交学院教授

欧亚科学院院士

欧洲科学院院士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3-12

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明确提出到2020年改革要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体系。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