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争议香港奶粉限购令


2013-04-16 18:17:34     作者: 张一琴    字号: T|T    来源:

3月1日起,香港特区政府正式实施奶粉限购令,规定每名16岁以上的离港人士可携带总净重不超过1.8公斤(约两罐)的奶粉,违例者可被罚款50万港元及监禁两年。

继“双非”孕妇后,婴儿奶粉成了香港与内地关系的又一敏感话题。

三聚氰胺事件导致的内地乳业信任危机,让越来越多的内地居民或亲自赴港,或通过水客,购买香港市面上的进口婴儿奶粉。为保障本地居民利益,香港特区政府3月1日起正式实施奶粉限购令,规定每名16岁以上的离港人士可携带总净重不超过1.8公斤(约两罐)的奶粉,违例者可被罚款50万港元及监禁两年。

据媒体报道,奶粉限购效果立竿见影,深圳皇岗、罗湖口岸过关人数大幅下降,水客的中介行为遭到致命打击,香港市面奶粉充裕。

但关于这一限购令合理性的讨论却在升级——这一条令是否伤害香港自由贸易港口地位以及两地感情?是否为最佳方式?能否对国内奶业有所警示和鞭策?

限购是否合理

今年1月底,香港居民麦先生跑了七八家店都没有找到儿子正吃的奶粉。在一店主的指点下,他向公司请了半天假,乘车前往深圳的港货店才成功买到。

在旅行社担任部门经理的他一向不认同部分港人的排外言行,但当自己也买不到奶粉时,他对记者表示,头一次对大陆游客“扫货”感到不满。

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高永文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称,从今年1月份起,香港婴幼儿配方奶粉供应开始出现紧张。最初是与深圳接壤的北区边境地区,之后从北区的上水、粉领、元朗蔓延至沙田,最后再到九龙、港岛。

对于限购令,高永文强调得最多的是“不得已”。他说,特区政府曾尝试要求奶粉商增加供应、设立本地人购买热线电话、加强执法抑制水货,但均没能全面改善局面,奶粉水货活动仍愈演愈烈,严重影响本地人需求。

高永文表示,限购令客观上影响了两地居民感情,这是他所不愿看到的。但奶粉是婴儿生长的必需品之一,关乎千家万户的利益,不同于一般的商品贸易,希望内地民众予以谅解。

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立法会前主席范徐丽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香港人对“限购令”也存在不同的看法。部分商界人士及少数香港立法会议员认为限购令违反自由贸易的精神。

据了解,香港已连续17年稳居世界最自由经济体榜首。

“仅靠限购是不实际的,今天抢购奶粉限购奶粉,明天抢购肥皂难道就去限购肥皂吗?”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立法会议员蔡素玉表示,“政府考虑问题应该更加全面一些。”

“限购不是一个永久的措施,最根本的解决方法还在于要完善奶粉供应商和零售商的供应链,限购也是在给市场一个准备和应对的时间。”高永文说,这不会伤及香港的自由贸易。

3月14日,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常任秘书长黎陈芷娟表示,香港政府将与奶粉商协商完善供应链,并观察“水货高峰期”即黄金周和农历新年前后的奶粉供应情况,因此最快也得一年后才会考虑取消限购令。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执行院长傅蔚冈撰文表示,香港奶粉限购令合乎职权,但是否为最好方式,值得商榷。他以澳门为例,澳门自今年1月28日起实施“母婴临时支援计划”,规定本地婴儿家庭可自愿前往卫生局登记、领取奶粉卡,然后就可以获得优先购买权,得到每4周5罐奶粉的供应量。

“(澳门)该计划的可取之处就在于把本地的服务和普通的市场需求相区分,既满足了本地需求,也没有限制观光客的选择,两者的利益得到了平衡。” 傅蔚冈认为。

事实上,针对中国消费者的奶粉限购正在全球悄然蔓延。

2012年6月,美国的沃尔玛等大卖场发布了奶粉限购5至12盒的限购令。9月,新西兰部分超市规定“一人一次限购两罐”,后于11月解除;10月,澳大利亚的多家大型连锁超市、药房也以中文标示规定每人限购3罐。2013年初,德国及荷兰的部分超市也开始实行限购。

广东省奶业协会顾问王丁棉表示,欧美等国的婴幼儿奶粉一直是政府重点补贴的对象。据媒体报道,一罐荷兰美素奶粉卖给外国经销商为12美元,而本国只有9美元,其中3美元差价正是来自国家的直接补贴。

香港奶粉限购也是近期微博讨论的热点。持批评态度者包括一些名人,IT名人李开复说:“哪位香港朋友能解释一下,法制的香港怎么能推出这样可笑可耻的刑罚?”,而支持者则认为政府主要为本地纳税人的利益服务,该政策无可厚非。

有人提议香港何不趁此“建成全球奶粉购销中心”,对此,财经专栏作者、经济学博士王胜春表示反对——“婴儿奶粉的生产并非某些评论人士认为的可以在短期内扩大产量。受限于奶源,包括奶牛的品种、年龄、疾病以及产地,甚至在3-5年的周期内,全球婴儿奶粉的产量都不会有明显增长。”

重振对国内乳业的信心

在限购令出台数日后,《新京报》与清研咨询联合推出的调查显示,41.1%的受访者认为香港奶粉限购令“合理”,34.2%认为“不合理”。

对于“出台这样的措施,你认为是否会影响香港的形象”,49.4%的受访者认为香港此举是出于无奈,不影响香港形象。但也有40.9%的受访者认为此举使香港欠缺了包容精神。

在两会上,当谈到香港奶粉限购时,不止一位代表表示:“这是国内奶业的悲哀。”

“我们媒体聚焦不应在香港的奶粉禁令上,而应该聚焦我们的消费者为什么不信任自己的奶粉?” 全国政协委员、央视主持人崔永元说。

当限购令的讨论持续发酵,乳业及食品安全的相关官员成了两会记者们围追堵截的重点对象。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表示,内地的一些民众到香港去大量购买奶制品,原因有三点:第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高档奶粉有需求。第二,境内外的高档奶粉存在一定的价差。第三,现在对国产奶粉的信心还没有恢复,还有一些不放心。

陈晓华说,这些年除了对养殖场加强监管以外,也加大了对奶站和运输车辆的整顿,已经取缔了将近1/3的奶站。他表示,未来要下更大的决心,从加强检测、转变饲养方式及严格执法三个方面,来解决好生鲜乳和奶粉质量的问题。

“造成老百姓对一些食品(奶粉)安全缺乏信心的原因,从广大畜牧工作者、乳业企业到国家政府部门,都有责任。”面对记者们对于国产奶粉的追问,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周伯华情绪激动,几欲落泪。

周伯华透露,1、2月份均已加大了奶粉的进口量,而国务院各部门正在协调研究,将采取更为有效的专项管理办法来确保婴幼儿奶粉安全,这些措施将会尽快出台。

“食品安全不是哪一个国家特有。”卫生部部长陈竺说,最近欧洲的马肉风波说明国外食品其实也存在安全风险。他表示,这几年,中国加强了食品安全方面的监管,通过对农产品、食品的抽查合格率是在不断上升的。

陈竺说,企业是奶粉问题第一责任人,要诚信。此次政府机构改革也会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对于多长时间能够解决奶粉问题,陈竺认为不会太长,“政府会打击欺诈,特别是违法添加有毒有害原料行为”。

人民日报的微博评论说,“放心奶的缺失,究其原因,在于奶业发展中速度与质量的失衡,更有监管的缺失。食品安全已拉响警报,正在促成全民觉醒。对放心成为稀缺的中国来说,这是不幸,但也可以成为机会。”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3-12

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明确提出到2020年改革要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体系。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