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惠州:幸福来敲门


2013-02-06 11:35:11     作者: 本刊记者 曾平    字号: T|T    来源:

记者在惠州城区基层采访,从东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复员退伍军人之家,听着每一个基层工作人员的表述,他们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说出自己心里话,彰显了惠州的幸福理念,呈现了惠州的幸福路径,展现了惠州老百姓的幸福生活。

“复退军人”温馨的港湾

复员退伍军人的生存发展状况,备受社会关注,这是关系到一个特殊群体的切身利益问题,这也是一个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的问题。

早在2007年,惠州就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复员退伍军人之家”,为转业复员退伍军人营造温馨的港湾。

 
街道党工委组织复员退伍军人免费体检

记者来到2007年8月成立的小金口街道“复员退伍军人之家”,它是惠州市第一个挂牌运作的“复员退伍军人之家”。环顾四周,两层小楼,整洁干净,墙上挂着解放军军史陈列照片和训练照片,还有小金口街道复员退伍军人创业故事图集。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有会议厅、影视厅、图书室、健身室、学习室等功能室,并配置有各种设备和器材。

“复员退伍军人之家”以“政府引导、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互帮互助”为原则,从成立至今,市、区和街道三级财政共投运作金133万元,真正成为小金口街道423名复员退伍军人自己的家。全市像这样的 “复员退伍军人之家”和复退军人服务中心共有85个,覆盖了每一个乡镇和街道,触角延伸至每一个村庄和居委会。

惠州近10万人的转业复员退伍军人中,有的通过自己的艰苦创业,获得较好的发展,但也有部分复退军人存在生活、医疗、住房、子女上学等困难和问题。

目前惠州全市共有2020名党政领导干部与8048户转业复员退伍军人建立了联系,并按照“一班人负责,一竿子到底,一揽子解决”的原则,基本达到“联系一户、帮扶一户、稳定一户、带动十户”的效果。政府部门的行动起到了榜样作用,社会各界也纷纷积极主动地加入进来,他们与全市重点优抚对象建立“联系户”制度,开展“一帮一、一帮多、多帮一”的帮扶活动,产生很好的社会效益。

 
桥东街道卫生服务中心

据不完全统计,惠州建立联系户制度5年来,惠州共投入帮扶资金2.3亿多元,帮助31520人(次)转业复退军人解决生产、生活、医疗、住房、子女上学、缴交养老保险、乘坐市内公交车等困难问题。

在为复退军人做好服务的过程中,惠州市还通过创新,搭建复退军人之家这一联系沟通平台,为广大复退军人营造“家”的温暖。

惠州市各级财政将“家”的经费列入年度预算,为每个“家”投入50万元左右建设资金,每年安排6-10万元运作资金,还解决安装了各种设施设备。“家”有专门办公场地,有条件的“家”还建立了荣誉室。TCL集团公司、德赛集团公司为每个“家”捐赠了一台电视机和一套音响。

复退军人之家成立后,有困难可在“家”中得到解决。据统计,2011年惠州全市复退军人之家协调民政、财政发放1750万元解决了10256人生活、医疗、子女上学等困难。除受理复退军人困难诉求外,相关工作人员每月还要深入到复退军人家中了解情况,对复退军人诉求和下访掌握的困难情况,“家”都给予及时协调解决。找“家”能解决问题,感受到党和政府关怀,让复退军人更信任“家”,有困难第一个就找“家”解决,避免了矛盾激化升级。

1   2   3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3-12

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明确提出到2020年改革要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体系。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