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缓解太空生活的枯燥,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对此设计了一系列娱乐项目。除了可以看大片儿、自拍之外,为了让航天员的太空生活更有趣味,天宫上还特意设置了一些小“惊喜”,比如把一些小东西藏在“天宫”里,让航天员“寻宝”。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邓一兵介绍,天宫一号内的环境条件非常好,温度稳定在22℃-23℃,湿度40%,整体环境相当舒适。
刘洋出舱后也表示:“‘天宫’是我们在太空的家,很温馨很舒适。”
多项技术取得突破
现年33岁的空军少校刘洋参加了此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填补了中国女性航天飞行的空白。针对女航天员的太空飞行,专门配备了女航天员的一些专用的产品,包括卫生用品、清洁用品等等,另外在空间的布置上也充分考虑了她的一些私密性的要求。

6月19日神舟九号航天员飞行乘组在天宫一号成功接收北京航天飞控中心的一封电子邮件,里面除了风景图片等,还有约10秒长的动物视频。“这种人性化的沟通方式,充分考虑到航天员和后续长期驻留的需要。与发送遥控指令不同,邮件发送更方便、更灵活。”北京航天飞控中心副总师李剑介绍说,通过这种方式,航天员不但能随时与家属通信,收取自己喜欢的电影、音乐,还能接收地面传送的指导性视频、飞行计划,极大地丰富了航天员的太空工作生活。
此次航天员进入太空首次实现了天地双向可视通话,“天上人”和“地上人”首次可以“面对面”通话。另一个突破是“多舱通话”,不论航天员是在实验舱还是在返回舱、轨道舱,都可以在同一时间分别实现与地面的对话沟通。北京航天飞控中心天地通信系统负责人贾文军说:“能看到来自地面的图像,与家人、地面支持人员实现面对面的沟通,对未来长期在轨生活的航天员来说,无疑是极大的精神动力和心理支持。”
跟随“神九”同时上天的还有中国自主研发的航天冰箱。至此,中国成为美国与俄罗斯之后唯一掌握航天冰箱技术的国家,同时,海尔也成为全球惟一掌握航天冰箱技术的企业品牌。
太空科技注重解决民生问题
神舟九号的成功发射,使中国载人航天已经走到建立空间站这一步,中国的航天事业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一个热点。
但专家普遍认为,中国现在还处于突破载人航天基本技术的阶段。跟航天员已能在太空生活一年多,以及把探测器送到银河系边缘的一流太空成就相比,中国还有很多路要走。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航天首先是量力而行的,中国并没有把发展航天事业放进一个与美俄竞争的战略框架。“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美国现在处于航天计划的调整期,所以航天事业的发展显得较缓慢。而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都是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在做,所以显得比较快。
中国政府发布的《2011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也指出,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造福全人类是中国发展航天事业的宗旨之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6月24日说,中国愿意用自己的航天技术来培养外国航天员,包括搭载外国航天员乘坐神舟飞船飞向太空。载人航天总设计师周建平也表示:“中国的空间站也会敞开大门为世界各国科学家提供平台。”
事实上,中国从航天事业启动之初,就注重“太空经济”的开发,将航天事业与解决民生问题紧紧联系起来,并已创造了可观的经济社会效益,大到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小到像风力发电的叶片用的缝编织物、京沪高铁的轨道刷的防腐蚀面漆,目前中国1100多种新型材料中有80%是在空间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的,已有近2000项空间技术成果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在卫星通讯导航、气象预报、防灾减灾、食品生产等方面服务于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