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事实上,不仅首钢面对着文化差异、社会性质不同等因素给企业带来的海外发展瓶颈。矿业企业几乎会碰到相似的问题:社区问题、当地的反叛势力、政府和政策限制,甚至是地理位置的影响。
白河铜矿是中国紫金矿业在秘鲁的合资公司,2007年在知晓存在社区问题的情况下,从一家英国矿业公司接手白河铜矿,但当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错误地认为可以参考中国国内的社区问题解决方案。白河矿业董事长李政说:“随后经过几年的努力,积极建设当地社区,帮助居民修建苗圃、普及农业生产知识,正面影响舆论,才艰难地过了社区问题和工会这一关。”
同样是2007年进入秘鲁的中铝秘鲁矿业公司,除了要时常面临的罢工、社区问题外,长达三年的“环评”马拉松也是采矿项目迟迟不能开展的主要原因。经过了解,硬性指标并不是中铝无法通过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真正原因,而是由于工会对全国矿业委员会的负面影响。
所幸的是,首钢、紫金和中铝的前车之鉴,给其他很多中资矿企总结出了经验。金兆矿业作为一家民营矿业企业,2009年正式进入秘鲁。前期,为处理社区问题,专门成立了15人工作组,其中大部分为秘鲁籍员工,进行深入调查,了解矿区附近居民的意向。“为打消当地居民的疑虑,还特地挑选了当地40个有影响力的人,把矿区的建设想法、开发思路等情况做了详细介绍。村民对如何开发他们赖以生长的土地享有知情权,所以我们邀请社区代表观看我们探矿的整个过程。”金兆矿业总裁孙天宝说。有了前期充分的铺垫,金兆很顺利地通过了“环评”,2013-2015年,第一阶段的开采工作即将展开。
劳工关系问题的产生,不仅与社会性质、民族性格和当地文化有很大关系,更与企业海外发展后的本土化公关有着紧密联系。据了解,在秘中资矿企为当地政府所贡献的税收、为社区建设所投入的资金,远远高于同行业其他外企水平。而中资企业在海外普遍表现出来的低调姿态,并没有在舆论面前起到应有的积极作用。近些年来进入南美洲的中国企业,已经能够迅速地熟悉本土规则,也渐渐开始尝试善用媒体和舆论资源,两种文化在企业内的管理、制度和规划间相互碰撞所产生的摩擦,已被逐渐减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