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经济
了解你的邻居
2012-07-30 10:30 作者:文图/本刊记者 孙 雷

我启程前往印度的三周前,金砖国家刚刚结束了德里峰会,而就在两天前印度发射了“烈火—五”弹道导弹。在德里峰会上,包括中国和印度在内的新兴国家就中东和叙利亚等一系列全球和地区问题刚表达了一致的立场和观点,并以一个共同宣言落下帷幕,但印度媒体在报道“烈火—五”的成功发射时,却多强调北京和上海位于其射程范围内,这引起了中国公众的警觉,并引发了中国媒体的强烈反应。

两国交往历史悠久关系跌宕起伏

这样的跌宕起伏在两国关系史上并非鲜有。这两个巨大邻邦之间的交往可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直到当代两国既有共同发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甜蜜时刻,也经历了上世纪60年代的边界纠纷。尽管如此,回首过去的几十年,这两个人口总和占到全人类三分之一的发展中大国之间的关系,在60年代降到谷底后,目前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印度的传统文化保存得十分完好。绝大多数人仍身着传统服装。有着1500多年历史的大象岛石窟吸引着来自国内外的游客

现在中国是印度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在2010年创下新纪录,达到617亿美元,是10年前的20倍。去年继续攀升至739亿美元。尽管中国仍保持了270亿美元的庞大顺差,印度对华出口也增长了12.26%之多。对印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例从2010年的2.06%上升到3.8%。

政治层面上,进入21世纪,中印关系迈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特别是过去几年,中印关系取得了积极和丰硕的成果。2005年,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问印度。双方建立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06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印期间,两国制定了深化合作的“十项战略”。2008年,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访华,两国宣布了《关于二十一世纪的共同展望》。2010年,中印建交60周年之际,双方举办了“中国节”和“印度节”,印总统帕蒂尔和温家宝总理实现成功互访。2011年是“中印交流年”,旨在推动教育、文化、人文等领域的友好交流与合作。所有这些高层互访和交流活动增加了彼此互信,并为各领域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中印之间有2000公里的边界线。上世纪60年代,中印边界问题曾引发了一场战争,近年来边界问题谈判取得了一定进展。在2010年对印访问中,温家宝总理建议两国就边境问题建立一个磋商和协作工作机制,今年一月两国在新德里签署协议正式启动这一机制,两个月后,中印边境事务磋商和协调工作机制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两国代表一致表示,将进一步加强沟通,增进互信,扩大合作,共同维护两国边境地区和平安宁。

如同辛格总理在中印建交60周年的祝辞中所说:“今天,中印关系已经扩展到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已经高度成熟,这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也促进了地区与全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中印关系的发展前途掌握在青年人的手里

以上这些数字和互动无疑是令人欢欣鼓舞的,但同时人们也不能忽视中印之间在普通民众的层面上仍存在着巨大的“了解赤字”。

 
在著名的“洗衣工厂”,贫民在烈日下为酒店和富裕人家清洗床单、巾被和衣物以赚取少得可怜的生活费

在2011年的一次演讲中,中国驻印大使张炎曾提及,2010年中日韩三国之间的人员往来高达1656万,中印之间只有不足60万。而中日韩三国人口总数仅是中印人口总和的60%。中印之间的人员往来增长很快,但目前远未达到与其庞大的人口总量及紧邻的地理位置相匹配的水平。去年11.8万中国人访印,比2010年增长19.1%,60万印度人访华,增长10.4%。

“了解赤字”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两国公众之间的“互信赤字”。在别有用心人士的煽动下,这种互信缺乏有可能会引发严重的问题。



1   2   下一页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