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文化
情景无喜剧
2012-07-30 15:52 作者:文/唐元恺

一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让众人每晚准时守在电视机前,不到半个月,央视“夜宴”了三轮,其收视的火爆程度甚至远超同时段任何一部电视剧。

这部“令人流口水”的纪录片却使我想起同样“味道好极了”的《我爱我家》。如果从1992年11月5日英达与王朔的彻夜长谈——首度讨论这部情景喜剧的创作意向、敲定这种舶来品汉语名算起,sitcom(情景喜剧英文简称)中国化已近20年。然而,让我等饕餮得肚歪的它,如今却鲜有“渴口”的,饥一顿饱一顿的“情景”时有发生,似乎已在“舌尖下”了。

1982年,来自美国的《火星叔叔马丁》被一些地方台引进播出。那时,很多国人并不知有“情景喜剧”这么个东西,乃至对剧中不时发出的笑声感到莫名其妙。直到10年后,另一部情景喜剧《成长的烦恼》才真正“落了地”,谁也不再追究那些时不时的笑声来自何方。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美国学戏剧的英达如邂逅终身伴侣那样遇到了sitcom,立刻信誓旦旦:一定把她“娶”进中国。

1994年,我们终于看到了自己的第一部情景喜剧——《我爱我家》。与《成长的烦恼》相同,它也是以家庭为背景展开情节的,移植的是国外模式,表现的则是中国式的幽默与开心。

虽是“第一步(部)”,《我爱我家》却是后来中国大多数情景喜剧难以超越的“高峰”。且不提表演的精彩到位(哪怕只露一面的姜文仅有的一个表情、赵忠祥短暂的“一嗓子”),总编剧(片中字幕打的是“文学师”)梁左绝对功不可没。

平日见人总带三分笑的梁左乐活其中。其经典台词“七八十岁的老太太抓坏人,那坏人得多大岁数呀!”就是来自其大杂院生活。可这些“基本点”却是日后诸多情景喜剧和电视剧常常丢失的。尤其是,身为剧作者的梁左如同他平时说话那样,字斟句酌,很在意在乎对象的反应,因而在观众中的“笑果”极佳。

尽管每集结尾定下了“我的家庭真可爱”的温暖温馨的总调子,但《我爱我家》对于时弊的抨击却也“软”(幽默)中带硬,非常契合社会心理。英达还想过发挥电视优势,把各种社会现象与鲜活桥段及时甚至“同步”装进情景喜剧里,但却由于种种原因而未能真正实现。

尤为可惜的是,梁左英年早逝(走时还不到44岁),毫无疑问,这对于英达乃至情景喜剧都是悲剧。好在英达化悲痛为了力量。

记得十多年前我在机房编辑有关《铁达尼号》的电视节目时,英达恰巧正在旁边制作情景喜剧,卡梅隆的主题歌把他吸引了过来,还顺嘴哼唱起来。闲谈中,他很自豪已在美国看了两遍,我以为他有了拍电影巨制的念头,后来发现,他对情景喜剧始终不离不弃——My Heart Will Go On(我心依旧),其英氏制作基地里张贴过的一幅画更直白:画中英达挥动巨手,上写标语:“将情景喜剧进行到底!”

可是,自《我爱我家》以来,一些掏钱的老板形成共识,实则误区——拍情景喜剧省钱!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情景喜剧每集投资不会超过5万元人民币,后来高了点,但一般也就10万元左右。有人看报道“《老友记》制作成本一集曾超过800万美元”,其第一反应“不是写错了,就是美国人疯了!”

事实上,美国舍得把钱花在“梁左”身上。曾令《老友记》收视率首次达到美国第一,并摘得了“艾美奖”的导演罗杰在北京证实,这出长寿情景剧共有14位编剧和200个制作人员。“因为有14个人,所以总会有好主意,能够确保讨论出一个有趣的剧本。”

罗杰他们一周拍一集,每集半个小时,“周一到周三基本都是上午开会讨论剧本和拍摄计划,下午演员排练,晚上编剧再根据排练效果修改剧本,到了周四,演员上妆彩排,摄像机试拍。”

罗杰已记不清自己到过中国多少回(至少超过50次),可每当他细细讲完拍摄过程之后,许多中国同行均会报以诡异一笑。在他们眼里,这种拍摄方式在中国根本行不通——怎么可能不用大明星,怎么可能一周只拍一集,怎么能花得了那么多钱?

还有,当年每周五,《老友记》都会邀请300名观众现场参与正式拍摄。编剧也要在场,如果观众不笑,他们就会知道自己的笑料不管用,会停下来马上修改。

而低成本制作对于中国情景喜剧的另一个直接影响,正是现场观众的缺失和“罐装笑声”的盛行,后者后来很普遍:录些假笑充数,后期再插入这些生硬、单薄,毫无生气生趣的所谓“笑声”。

种种不利因素导致,如《武林外传》的导演尚敬所指出的:情景喜剧的市场日趋萎缩,把创作者逼到一个无奈尴尬的境地!

《武林外传》受到众多看着周星驰电影长大的年轻观众的极力追捧,台词“子曾经曰过”、“我化个妆先”使之产生了强烈的亲近亲切感,可目前尚敬却觉得,情景喜剧一路做下来,自己好像有点无路可走了!因为,这种广受观众待见的电视剧种在播出环节是很不被重视的,进不了黄金时段,因此就没有优质广告的支持,也就影响到之后电视剧的资金循环。不过,已改拍电影的他也曾曰过:“如果未来播出环境能够改善、题材能够更广,我还想做情景喜剧。”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