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文化的根
今日中国:安顺在贵州历史上,开发得很早,有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又是多民族聚集的区域,民族文化交相辉映。请问,安顺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挖掘、发展和整理本土文化,以推动本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
陈坚:你听过《小二郎》那首儿歌吗?“小啊小二郎,背着那书包上学堂……”,这首歌来自于安顺苗族民歌。还有《铁路修进咱苗寨》,这些脍炙人口的文艺精品就是安顺人创作的。
屯堡地戏被誉为“中国戏剧活化石” 摄/曾 平
安顺在2006年就被评为贵州省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典型优美的地质奇观和丰富灿烂的人文景观,穿洞文化、夜郎文化、牂牁文化、屯堡文化、三国文化、攀岩文化、三线文化、红色文化等的文化资源丰富,文化软实力的力量给予安顺各族群众精神骄傲和心灵认同。普定穿洞古人类文化遗址被誉为“亚洲文明之灯”;中国古代八大神秘文字之一的关岭“红崖天书”世称“千古之谜”;明代军事遗存屯堡村落和关岭古生物化石群;安顺蜡染;被称为“中国戏剧活化石”的屯堡地戏;布依铜鼓十二调、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等被纳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共同构成了具有独特魅力和强大生命力的黔中文化。
为了推动黔中文化繁荣发展,安顺出台了关于推动黔中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到2016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6%以上的目标。
围绕这一目标,安顺一是着力打造一批黔中文化品牌。例如,重点依托黄果树、龙宫等风景名胜区,打造旅游文化品牌;依托关岭古生物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兴伟石博园等,打造地质文化和奇石文化品牌;依托屯堡文化、夜郎文化,依托布依族、苗族、仡佬族等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民族民间文化品牌;依托王若飞故居、陆瑞光陈列馆等红色文化资源人文文化品牌等等,彰显黔中文化特质。
二是办好一批重要文化节庆活动。例如重点办好黄果树瀑布节、龙宫油菜花旅游节、镇宁万人奔向黄果树半程马拉松比赛、紫云格凸河国际攀岩大赛、孔子文化节等节庆活动,鼓励支持开展屯堡文化节、蜡染艺术节、夜郎竹王节,以及布依族、苗族、仡佬族等民族民间传统节庆文化活动,提升黔中文化对外影响力。
三是努力创作一批黔中文艺精品,积极创造条件,创作一批体现安顺气派、展示安顺风格、具有安顺特质的优秀作品,充分展示安顺的文化实力与文化魅力,以优秀的作品引领地方精神风貌,构筑精神高地。
今日中国:我们到屯堡,看到当地人身穿600多年前明代宽袍大袖的服装,能将600多年前的建筑、服饰、生活习俗所蕴含的中原文化和江南文化留存至今,真的让人心里感到温暖,也由此对这里充满敬意。
陈坚:的确如此,安顺人对安顺的文化非常看重。
有人曾经写道,明清的中原文明早已成为线装的史书,时光倒流,600多年前的江南风物在这里被定格。黔中屯堡人,以其遗存的古风和鲜明的特色为世人所惊叹、震撼。
被称为“中国戏剧活化石”的屯堡地戏,与以前屯堡的生产生活分不开,大家对地戏非常尊重,演出地戏时,军傩的面具要按照正式的仪式请出来,演完后也要按照仪式把它送回去,这些都说明了中国人对祖先的敬重。
我想一个城市的发展,文化是它的根,是未来发展的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