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专题
退休老人的另类理财生活
2012-07-17 18:52 作者:文/本刊记者 曾 平

专家认为,现在这么多老年人炒股、买基金,说明老百姓手头有了不少剩余资金,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原本比较保守理性,却越来越多地加入投资市场更能说明人民生活水平较以往有了很大提高。一些投资理财的老年人认为,投资理财不只是赚钱而已,这种“事业”也丰富和充实了他们的晚年生活。在证券交易所,不少老年人兴致勃勃地打乒乓球、聚在一起聊天、打扑克,还有的大妈手里织着毛衣,不时抬起头看一眼大盘走势。

专家提醒,老年人理财理性是最关键的,要避免盲目性。没有进入股市的老年人,应慎重考虑能否承受投资股市的风险。如果有心脏病或高血压、身体不太允许就不适合入市;心态不稳定、家庭不具备一定的经济承受能力也不太适合入市。不要光想赚钱,一旦赔了能否承受,能承受多少,这些都要考虑在前头。

目前,城里的一些老人的理财新观念。大家一辈子的积蓄就在那价值日益见涨的房子上,这是大多数中国城市老人的现状。随着房价的高涨,一些老人将自己的房子转换为一笔现金养老,提升自己晚年生活品质,这就是“以房养老”。

“2005年我们在养老院里买了公寓,当时1200元每平方米;近50平方米的房子花了6万元。一年时间住下来,就觉得这里是人生的最后一站,便把原来的房子卖了,钱都放在银行。”在养老院里,家住河北廊坊的78岁的李先生向记者介绍,他和老伴2000元的退休金用于日常生活的支出,放在银行里的钱则是外出旅游的储备金。

“房子卖了会不会觉得心里没底?养老公寓只有使用权。”记者了解到,养老院出售的公寓房仅限于老人本人生前使用。

“老年人关键是活在当下,使用权已经足够了,而且子女都已经有自己的住处,我们的做法也都征求过他们的意见。”李先生说,房子的钱存在银行里也很安心,每个老人都会给自己留一些钱以备后事。

“这里物业费便宜,生活成本低。配套设施也齐全,不想烧饭的时候可以到食堂吃,旁边还有一个大公园,是晨练和饭后散步的好去处。”生活上的便利也是养老院的一大优势。

在爱家家居的房源中,老年人房东不是少数。马向东今年75岁,去年老伴过世后,他将原来两室一厅的房子出租了,拿了租金住进了养老院。工作人员介绍,像老马这样“租房养老”的老人正在逐渐增多,成为老人另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

“老伴过世后,一个人住在原来大房子里觉得很孤单,触景生情,情绪一直不好。两个儿子虽说也在北京,但由于儿子平常工作忙,也不能经常来看望我,老人怕孤独,出了什么事情谁也不知道。”

马向东说,出租房子后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不少。“现在每个月的退休金有1400多元,在市区的一套房子每月的租金有4000元,而在养老院的总开销在3000元左右。对很多老人来说,退休金加上房屋的租金,已经足够支付养老院的费用。”

更重要的是,在养老院不但可以得到专业护理,还可以和很多年龄差不多的老人做伴,平常可以拉拉家常、打打牌。

“租金加退休金对我们两个老人来说,已经绰绰有余,加上儿女每个月还会给我们一定的补贴。”一位老人告诉记者,“孩子们也不需要我们的房子,他们都有自己的房子,日子也都过得不错,我们只要把自己照顾好就可以了。他们甚至还鼓励我们把房子卖掉,把钱全部都用来养老,但我们想,现在每个月租金已经足够花了,等过世了,还可以把这套房子留给他们,也算是个交代。”

“辛苦了大半辈子,想晚年有个温馨舒适的家。”高女士是退休干部,因为老伴是唐山人,退休后便陪老伴回了唐山,安度晚年。2001年,他们就曾在唐山买了120平方米的大户型。“那时住的人多,所以面积大,也算是挺不错的房子了,我和老伴那时就想,以后我们老了,就住那里养老。”后来觉得房子太大,住着冷清,于是老两口把这套房子卖了,在交通便利的市区买了一套60平方米的小房子,大房换成小房以后,他们手上多出了50万元,以后的生活几乎不用发愁了。



   上一页   1   2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