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日报副总编辑张庭宾列出的反通胀“根本大计”是:买黄金买黄金买黄金。
2011年中国购买的黄金多达490吨,是2010年的两倍。
一些城市甚至出现“抢金热”,购买要提前预约。而媒体报道,武汉一对年轻夫妇莅临黄金交易市场,爽快刷卡买走35万元实物金条,前后仅花了半小时。
“像买白菜一样买黄金”,这样的说法固然夸张,但是,国人买黄金防通胀确实出手大方。一位央行官员的断语成了人们“刷卡”的底气,“现在没有资产是安全的,对冲风险的唯一选择是拥有硬通货——黄金。”
艺术品拍卖预展
毋庸置疑,与投资股票或基金相比,投资黄金在某些方面风险要小很多,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风险。”
媒体报道,家住济南阳光舜城的魏女士,两月前买了一条近20克的金手链,当时购进价格为408元/克。出手前,她已跟踪金价变化一段时间,大约三四个月内都是420元/克左右,因此,她认为408元/克是很划算的,毫不犹豫就买下了。结果没出一个月,降为389元/克。“这么短时间下降了将近20元/克,太亏了。”
专家指出,收入一般或闲散资金不多的家庭,不适合进行黄金的投资收藏。“闲钱”在50万左右的客户可以尝试,建议购买黄金艺术品的资金占用量在10%到15%左右。
小小邮票也疯狂
集邮,一度是闭塞年代,中国人没得可玩时的“成人乐趣”。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开放,集邮迷日渐减少,近几年,被喻为“中国第二大投资市场”邮票市场又重新火爆起来。很多人把它作为一种投资方式,特别是股市不景气时,藏友惊呼“股市的钱都跑到邮品市场了!”
虽然只有方寸之大,但是小小邮票制造的轰动效应让人咋舌。1968年11月发行的邮票《祖国山河一片红》面值只有8分钱,44年后的今天,已经达到了40万元的天价,而且一票难求。
2012嘉德“春拍”中,俗称“大一片红”的新票经过20余轮激烈竞价,以730.25万元的价格成交,创出中国单枚邮票拍卖新纪录。
年初发行的生肖“龙”票,竟然比春运火车票还“紧俏”,一早就销售一空,价格也高开高走。
备受追捧的邮票,一是特殊时期发行、人们高度关注的邮票。二是一些早期发行、发行量很少、消耗又很大的邮票。例如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发行的《齐白石》、《徐悲鸿》、《红楼梦》系列等。这些邮票发行量不大,存量少,题材又很大众,因此投资稳定。专家认为,一些热门题材如生肖票、红色邮品等,正常来说都会有极大的上涨空间,刚入门者可选择价格较低的邮品入手,
资深邮币卡市场分析人士宋琛认为:“和其他的艺术品投资一样,投资邮票对专业水平要求较高,基本上是小众群体的理财方式。”
另类收藏成新宠
个人投资者热衷另类,银行理财产品也加入争夺,2011年国内银行发行的另类投资理财产品已接近20款。品种包括白酒、手表、茶类等等。
一瓶20年前的茅台酒价值上万,一瓶五粮液拍出50万元的天价,这些“爆炸性”新闻刺激着人们的神经。一时间,白酒摇身成为大众的“理财新宠”。
白酒之外,红酒也不示弱。1986年的拉菲涨到2万港元一瓶、1986年的拉图则涨到3800元一瓶;姚明、赵薇等明星纷纷涉足红酒生意。专家预期,随着中国人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葡萄酒可能是未来极具增长潜力的市场。
随着中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木制品价格一路攀升,一些投资者把手中的闲钱转向了红木制品收藏。
木材稀缺导致红木家具价格总体上涨,其中堪称“木黄金”的海南黄花梨价格一路疯涨,每公斤卖到11000元。而在木材市场上,黄花梨、紫檀木、红酸枝、黑酸枝等价格也在一路飙歌,越南、老挝等地的贵重木材也被中国人牢牢锁定。
据业内人士透露,在收藏市场,一套老的海南黄花梨组合家具最高卖到了2000万元。而在市面上,几乎见不到海南黄花梨木家具,交易只在藏家之间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