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特稿
合肥农村医疗改革涉入深水区
2012-06-21 15:13 作者:文/本刊记者 王心一图/虞向军

医生不卖药 病人得实惠

3月28日中午,合肥市长丰县杨庙中心卫生院的挂号大厅里仍然有不少前来看病的农民。“现在都是在镇医院看病,不赶路到城里看病了!”、“如今买药不贵,也不难了!”、“治病能报销,以前不敢想。”一提到医疗改革带来的变化,人们争抢着向记者表达自己的感受。

 
村民们最大的感触是看病方便了

杨庙中心卫生院副院长童辉告诉记者,医改之初,很多人提出过质疑,没有了药品提成,如何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尤其是原来收入较高的业务骨干的积极性?回归公益性质后,仅仅依靠政府的补偿机制能否持续提升医院的服务能力?

“今天医院的情况,让所有人都不再担心。”童辉表示医改以后,医院的运行状况比以前更好。据童辉介绍,一方面,政府严格足额安排专项补助,保障基层卫生院的正常运转。另一方面,为鼓励卫生院增收节支,超收结余部分全额返还基层卫生院,而卫生院也设立奖励机制,积极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56岁的倪有和是杨庙中心卫生院的一名内科主治医生,正在病房巡视的他,认真查询着住院病人的情况。“医生不卖药了,百姓得到了实惠,医患关系也明显得到了有效改善。”

倪医生对现在的工作状态很满意。他告诉记者,自己月平均工资增加了1000多元,去年年底还作为院医疗骨干拿到了万元的年终奖金,现在他还和城里的医生一样有了住房公积金,收入状况明显改善了。而最让他欣喜的不只是收入的提升,而是医院工作氛围的改善。

就像大多数中国医院一样,医改以前,因为绩效工资与药品销售量挂钩,杨庙中心卫生院的医生们也难免依靠开药提高收益。医疗改革让药品零差价销售基本药物,药品价格统一透明,医院评定医生的业绩的标准也回归到了医生的技术水平、工作积极性和服务质量。让医生凭医术、医德吃饭,倪医生说这是“进入了良性循环”。

杨庙中心卫生院内科有一位住院的病人老张,是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倪医生说,他的病主要是延误治疗造成的。这在中国农村是非常普遍的现象,由于医药负担过重,很多农民只能无力地把小病扛成慢性病、耽误成大病。



1   2   3   下一页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