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特稿
庐剧:小剧种的大变革
2012-06-21 15:47 作者:文/本刊记者 唐书彪 李 媛图/虞向军

刚刚调研新编庐剧《女村长》巡演情况回来的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文化局汪洋副局长风尘仆仆,虽然面露倦意,但难掩兴奋。“演出很成功,场场爆满。在巢湖市刚刚巡演了3场,观众就已经超过8000人。很多人没有座位,一个半小时的演出都是站着看完的。”他对我们说。

 
合肥艺术学院庐剧班委培的孩子们排练毕业汇报演出《杨门女将》

《女村长》是长丰县投资40万,由县庐剧团(现名新欣艺术团)自编、自导、自演的一部4幕庐剧。同是该剧编剧的汪洋说剧中人物原型和故事情节都来自长丰县,通过讲述“分房”、“劝赌”、“相亲”等几个颇有喜剧效果的小故事,反映了当今中国新农村的真实生活。由于深受群众喜爱,自2011年9月以来,该剧已在全省巡演88场,收益约合人民币75万元。

然而谁又能想到,几年前,就是这个庐剧团曾濒临倒闭,庐剧作为地方剧种也几乎淡出人们的视线。

庐剧,一个古老的剧种

“庐剧”是安徽省地方戏主要剧种之一,流行于安徽境内的淮河以南、长江以北地区。从历史记录推测,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2006年,庐剧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为地地道道的地方剧种,庐剧在安徽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特别是在皖中、皖西的农村地区。

旧时庐剧班社大都是半职业性的,即农忙时种田,农闲时唱戏,长期流动于乡村集市。到上世纪20年代后期,庐剧班社开始进入城市,演出剧目不断丰富,角色行当也相应增多。

新中国成立以后,庐剧演出朝着专业化、规范化的道路发展。那时的汪洋在庐剧团负责管理工作,他回忆道:“上世纪80年代,专业剧团下基层演出逐渐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我们的庐剧团非常火。农民的农闲季节就是我们的演出季,过了秋收,我们要一直演到接近春节,有时候甚至会演到正月。那时的老百姓对庐剧也非常有热情,无论栽秧、采茶、还是犁田打耙,嘴里哼唱的都是庐剧。”

穷则思变的传统艺术

然而,到上世纪90年代,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文化需求的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新型的文化娱乐方式对戏曲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电视的普及抢占了演出市场的大量观众。和所有戏曲形式一样,庐剧的生存空间不断缩小。

此外,延续已久的“大锅饭”管理模式无法调动文艺工作者的创作和表演积极性的弊端也日益突现。

汪洋当时所在的长丰庐剧团采取的就是这种分配制度。“国家拨款平均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和不干一个样。每年演出不足20场,而且都是单位委托表演,收入几乎为零。剧团职工每月工资只有150块。很多人选择了调走或改行。54个编制的剧团长期上班的不到20人。”他说。

无独有偶,现任合肥庐剧院院长的青年庐剧演员段婷婷回忆起自己10年前刚刚参加工作时的情形也有同样的体会:“那时的演出都是国家指派任务,等着天上掉馅饼,没有劳动积极性。每年的演出场次甚至不及民间剧团。很多年轻演员不得不通过‘走穴’的方式实现自己的艺术理想,提高经济收入。”



1   2   3   下一页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