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中国合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47年。当时中国欢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为“战后”儿童提供紧急援助。1979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正式同中国政府开始合作,合作的项目包括水、环境卫生、基础教育、艾滋病防治等。经过30多年的发展,合作的项目已经涵盖了全国大部分的省市自治区。近日,《今日中国》专访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驻华代表麦吉莲女士。
一个模范国家,了不起的成就
谈到近几十年来,中国在儿童权益保护方面和儿童生存状况方面的改善,麦吉莲说:“中国在这方面堪称世界典范,它所取得的成就非常了不起。”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代表麦吉莲
麦吉莲表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中国所支持的最有成效的示范项目之一,就是母婴保健项目。”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中国的农村地区由于医疗保健服务的匮乏,仍有较高的孕产妇死亡率。麦吉莲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帮助中国政府开发了一个项目鼓励农村产妇住院分娩,使孕产妇死亡率下降了近一半。如今,这一方法已由卫生部推广到中国所有的农村贫困县。通过该项目,农村孕产妇可以到附近医院免费接受检查和分娩,每年,国家为这一项目拨付近百亿专项资金。
此外,上世纪80年代,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帮助卫生部,扩大中国6岁以下儿童全面接种疫苗的范围。很多疫苗需要冷藏保存,而当时中国的偏远地区普遍缺乏冷藏设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帮助中国政府建立了一个用于疫苗冷藏和运输的“冷链”系统,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免疫接种项目的质量,使得由麻疹、脊髓灰质炎、肺结核等疾病造成的儿童死亡率,大大降低。
关注最弱势儿童群体
“作为一个联合国的机构和一个儿童问题国际权威机构,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中国与中国政府合作,通过开发示范性的项目、模式和方法,来帮助提高中国向其最偏远贫困地区的儿童提供必要服务的能力,”麦吉莲介绍道,“我们主要是关注中国最弱势的儿童群体。”
儿童权益保护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中国的工作重点之一。“中国政府正努力建设一个儿童福利体系,以确保最弱势儿童群体的基本权益得到保障,并给予他们实现自己全部潜能的平等机会。目前,我们正与中国政府机构紧密合作,尝试用一些不同的方法来示范性开发这一儿童福利体系。”
2010年,由民政部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共同发起的“中国儿童福利示范项目”覆盖了四川、河南、新疆、云南以及山西五省的120个村。
在这些村庄,建立了儿童福利中心,同时实行儿童福利主任制,随时掌握当地弱势儿童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地方政府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提供帮扶和救济。
2010年,中央财政拨付25亿元为各类弱势儿童群体发放专项补助资金和生活费用。“中国儿童福利示范项目”旨在开发出一个以社区为基础的体系,来管理这一补助金,并确保以家庭、亲属和社区为主体照料孤儿和弱势儿童。
麦吉莲说,“最初我们是为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开发了这一模式,现在正把它推广用于帮助所有的弱势儿童群体。”
从2001年起,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一直与中国民政部和残联合作开展示范项目,针对残疾儿童推广基于社区的家庭抚养模式,预防遗弃残疾儿童。麦吉莲介绍,十多年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政府部门合作在四川宜宾建立了一个残疾儿童家庭寄养试点项目。
“我去看望过那里的孩子们,非常受触动。他们确实成了寄养家庭中被精心呵护的一份子。一个充满关爱的家庭环境能够给予孩子最好的照料。很多国家都在采用这一模式。”麦吉莲说,这一家庭寄养模式正被中国政府在其他地区推广。
目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还与民政部合作,在甘肃、黑龙江和四川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针对残疾儿童的日间照料中心,为他们提供康复服务、心理辅导以及各种学习机会,并为那些照顾他们的亲人或寄养人提供看护残疾儿童的护理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