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人物
文化赶海人齐岸青
2012-05-30 14:24 作者:文/本刊记者 曾 平

这个时候,他就肯定了文化的商品属性,明确提出了“创汇文化”的概念。

俗话说:“早起的鸟儿有食吃。”一个个创新之举,使中原国际文化公司迅速升位,一时风头正健。

2003年,当齐岸青以总经理的身份离开中原国际文化公司时,该公司基本掌控了河南市场上90%以上的涉外文化项目与70%的国内文化项目。

齐岸青对自己的总结是“无知者无畏”。其实不然。

此时,文化产业探索者齐岸青引起了郑州市政府的关注,被委任为郑州市文化局局长。他“无畏”的作风似乎并没有多少收敛。

 
2008年,齐岸青向新加坡国务资政吴作栋介绍河南汉画拓片

对他来说,文化局局长的职位对他在文化产业的探索是一个更大的平台,第一个动作就是将文化产业的理念引入公益文化之中。

2004年五一节前,经郑州市政府批准,文化局决定:郑州市所属公益性文化场馆全部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又一次成为全国首例。

其后,成立郑州历史上第一家歌舞剧院——郑州市歌舞剧院。歌舞剧院的成绩之一便是舞剧《风中少林》,推出以后,在内地30多个城市以及台北、香港等地连演百场不衰,演出收入近2000万元,并远赴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巡回演出数月,被西方主流媒体喻为“中国打入西方主流社会的第一部舞剧”。

“即使犯错也要做点儿事。”如今的他回忆起当年的举措仍然毫不犹豫。那是他多年的坚守,“无论经商还是做官都在内心保持着一块纯粹的地方,以备回到书桌上的那一天。”他说。

从商,他以信誉为天条,敢于探索。虽然因为某些超前行为,曾多次被通报,但他坚持“即使犯错也要做点儿事”。

从政,他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自己的个性,不能把自己框定在单一的色彩、固定的模式下去思考。他提醒自己保持的一个底线就是自我思考——做点儿事。

现在,他的理念终于找到了更大的平台,身为河南省文化产业投资责任有限公司董事长,他把对艺术和文化的热情全部释放到产业开发上。太极、嵩山、中原民居、朱仙镇木版年画、淮阳泥泥狗等等。

齐岸青说起那些传统艺术,语言突然丰富起来,激情四射。他讲城市的文化的规划、旅游、动漫产业的开发……

那是河南省文化产业的载体,是齐岸青的梦想。

文人的感性与商人的理性

他保留着文人的情怀,又深谙商业的真谛,强迫自己以商业的规则做事。他的追求使他有着不同的经历,经历也在改变着他的性情。多次的转型在他身上留下了印记。

至今,他最为得意的不是其他作品,而是合作过的人都说“跟齐岸青做生意,用不着签合同”。他认为那是对自己最高的评价。同时,他又清醒地知道:“你在企业,就不能做事时把个人的个性放得很大,你的本质是追求利润。”

这与当年的书生意气不同。当年,齐岸青第一次将从英国引进的电视剧商业化运作的时候,某省台曾拉拢其他电视台结盟封杀他。但是由于《CI5行动》运作得极其成功,后来其他电视台纷纷反水购买该片,从来不买片的那家省级电视台也不得不出高价购买。齐岸青却决定不再卖给他,给多少钱也不卖。多年之后,当他早已习惯不以自己的性情而是公司的利益来选择做事的方法、方式,回顾这段故事时说:“太情绪化了,现在肯定不会了。”

如今的他不会为了一时的意气而忽略商业利益,不再以个人的好恶来看待问题。如今他那如小图书馆一样的藏书也不再随他搬来搬去。但是,性情很难改变。在商人的身份下,在追求利润的过程中,内心的天性使他无法忽略某些因素。两种身份的夹击使他充满矛盾。

他有着文人的感性与商人的理性。说话时而严谨,深思良久而沉默不语,时而率性直爽,言语诙谐、激烈。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