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人物
香港新特首梁振英
2012-05-30 13:21 作者:文/朱 丹

回想当初,梁振英说:“很多人对回归还缺乏信心,我们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我们到居民点就基本法第一稿征求意见稿咨询市民,一位老伯就问我,1997年7月1日早上,要用什么钞票来买早餐?我告诉他依然是港币,他对我说‘后生啊,你实在是太年轻了,任何政权交替哪有不换旗帜不换钞票的啊!’很多人也不相信中国银行发行的钞票,但香港走到了今天,还有人会怀疑什么吗?”

能够参与回归的全过程并为之效力,梁振英感到自豪,“亲历国家和平统一的阶段性成果,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成就和最难忘的经历。”

1997年7月1日到来,香港顺利地回归到祖国的怀抱。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了,43岁的梁振英成为特区行政会议的年轻成员,1999年成为特区行政会议召集人。这一职务一直延续到了2011年10月2日他宣布参选行政长官之前。

参选的路

梁振英有句名言——“家是香港”。作为一个基层子弟,他受到香港栽培和恩惠,对香港一直怀着感恩和报效的心。“我们要思考,当我们退下来的时候,如何给我们的孩子,我们的一代又一代留下一个更繁荣、更公义、更进步的香港。”

在第四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的选举过程中,梁振英始终将“齐心”二字作为竞选标志,希望“市民齐心一意撑香港”。为全力参选,他和竞选团队走遍了全港18个选区,举办咨询活动,与各个阶层的市民、大小企业近距离接触,了解市民心声,广纳民间智慧。将先后收到的来自各界、各阶层的600多份意见书,整理后采纳进修改后的政纲中。

其实,在选举期间,梁振英也经历了不少风浪,但无不化险为夷。他的“竞选办”主席张震远说:“佩服梁振英的沉着冷静,他处理危机快速、公开、透明,所以能够成功‘拆弹’。”张震远认为,梁振英的最终获选,与他多次发表文章、多次接触市民的“亲民”形象有着密切的关系。正是因为梁振英以民为主的行动理念,使得自从宣布参选以来,在各项本地民意调查中,他始终排在三名参选人的榜首。最终的当选,可谓众望所归。

2012年3月25日,选举现场上,梁振英获选后面对所有港人发表了选后感言:“今天,我作出的承诺,将会成为历史记录,我会在阳光下,接受全港700万市民的监督。我深信,齐心,香港一定会成功!”从2012年7月1日起,香港未来的5年,将由这位特首来带头书写。

“适度有为,稳中求变”

在获选后,梁振英就香港未来发展所做的政纲概括为“适度有为,稳中求变”。除了要坚持以民为本和“齐心”口号之外,梁振英将稳定发展设置为目标。

“求变是手段,最终的目的是求稳求发展,是为了给香港一个和谐发展的环境,人人都有发展的空间,不仅老百姓安居乐业,商界人士也有安定的营商环境。”梁振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适度地有为,就是在确保公平竞争的大前提下,扶持香港的企业,把握好国家和亚洲经济蓬勃发展的良好机遇,促进较高速和持续的经济增长,提供就业机会,改善民生。”

在解决贫穷问题上,梁振英认为,要为基层人士特别是年轻人提供向上流动的空间。他提出的办法包括进一步发展以就业为本的产业,如旅游业等,用好国家的支持政策,拓展在内地的商机,为香港企业转型提供帮助,令香港人向上流动的空间扩大到整个国家。

梁振英曾提到他对香港“几大关系”的思考。“除了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角色外,还包括如何处理好中央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关系,也就是‘一国’与‘两制’的关系、香港与内地的关系,包括与各省区市的关系,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后的各阶层关系……我希望社会多讨论,并形成积极、正面、健康的想法。”

维护香港的核心价值,是香港人生活的一部分,更是“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梁振英将如何带领香港维护这些核心价值,在经济和民生政策等问题上为这个“家”解决问题、做出贡献,两地人民将拭目以待。



   上一页   1   2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