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特稿
边城腾冲的故事
2012-05-30 10:19 作者:文/本刊记者 唐书彪 李国文 图/李国文

一名年轻玉雕师

在腾冲县城官房百宝街树明玉器展销大厅里,喝着高黎贡山上的茶,39岁的玉雕师杨树明谈起了腾冲的玉文化和玉石雕刻。

腾冲距玉石产地缅甸勐拱、帕敢只有358公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成就了腾冲的翡翠产业。600多年前,腾冲商人在从中国出缅甸到东南亚各国的西南丝绸古道上,发现了翡翠,开创了世界翡翠加工先河。几个世纪以来,腾冲先民用扁担和马帮,沿着崎岖的古道,驮回了一个熠熠生辉的翡翠城。几百年来,腾冲翡翠贸易占世界交易量的90%,故有“翡翠第一城”。

如今,翡翠文化融入腾冲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年轻时的杨树明也是受到玉石文化的影响才决定学玉雕的。

 
杨树明巧用玉石瑕疵化腐朽为神奇

1993年,21岁的杨树明从缅甸打工回到县城,逐渐喜欢上玉雕。为了支持他,家里人凑了1500元学费,让他到当地一家玉器厂学习玉石雕刻。就是这份对玉雕的爱好和家人的支持,让他成为10多年后人人称赞的玉雕师。

2006年,在国内最高级别的玉雕比赛——中国玉器百花奖颁奖典礼上,杨树明的玉雕作品《南海观音》一举夺得金奖。2007年,杨树明被亚洲珠宝联合会授予“中国玉雕大师”称号。谈起这些荣誉,杨树明没有一般生意人的兴奋,依旧是玉雕师特有的宁静。

在杨树明的作品中,他有三件最得意的作品。第一件是一块掌心大小,名为《风雪夜归人》的挂件。说起这件作品的故事,杨树明总是滔滔不绝。

2004年,他用100元将这件毛料石买回来后,竟拿不定主意要做什么,因为这块材料棉质较多,斑点遍布。“当时,在业内人的眼中,这就是一块废料。”杨树明说。

如何变废为宝?其实,在杨树明看来,这块料也有它好的地方,有些地方在灯光下晶莹剔透。他灵机一动,把这些棉质变成漫天纷飞的大雪如何?于是,杨树明画了一幅雪夜深山投宿的图画。一个多星期后,精致完美的《风雪夜归人》的玉挂件面世。该玉挂件2005年以一万元出让,买家几年后又以100万出手。近年,这件作品辗转至香港玩家手中,有人出价360万元。“很多老前辈,至今还是认为那是玉石的瑕疵。”杨树明说。

第二件作品则是《自在罗汉》。这件作品的雕刻也不容易。当时买到料后,他发现这块料晶莹剔透,色彩丰富,可以雕一个小山子摆件。刚磨开表皮后发现有处白点,成了这块料中的“败笔”。“我马上停下,不然会把一块好料变成废石。最后,我决定雕一个罗汉,而这个白点变成了罗汉手中拿着的一颗智珠。”杨树明说。

第三件作品则是获得金奖的《南海观音》。据业界人士透露,目前的市场价格超过200万元。

2009年,杨树明将原来小作坊门店扩充成立腾冲县树明玉雕有限责任公司。目前有了一定的规模,2012年预计达到3000万的销售额。

树明玉雕有限责任公司办有培训基地,目前有8个班,每班40多人,招收的学员要求有美术基础,或在行业内工作过,还要有艺术悟性。除了董事长杨树明亲自授课之外,还会请云南各界的专家来教授玉雕,每周请大专院校的老师来上3天美术课,每天3个小时。“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培训基地的最大特点。”杨树明说。

24岁的李芬,2008年腾冲一中高三毕业之后,就在这里学习了。记者采访她的时候,她正在打磨一个两指宽的观音头像小挂件。“一般都是正面照,这次我弄个观音侧面像,再盘上古代仕女的发型。”李芬很内行地说。

李芬说起自己在这里的三年:第一年是上初级班,交了8000元学费;第二年是中级班,自己学得还不错,不需要学费;第三年高级班就会有些收入了。

在公司第4年的李芬,目前在研发设计岗位上,差不多有5000元的收入,在一个深山小县城,这是一份不错的收入。“关键这是自己喜欢的工作。”李芬强调道。

李芬对自己雕刻的小挂件市场估价为2000~3000元,“料子不是很好,自己要做3天,加上其他同事的前后工序,一共要7天。”她说。

“做到自己喜欢的效果就行。”李芬不敢奢望能达到董事长杨树明的玉雕水平。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