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特稿
云南中缅边境人家
2012-05-30 09:52 作者:文/本刊记者 唐书彪 李国文 图/李国文

住房,家家住新房

在房价居高不下的情况下,300多平米的房子,对于大部分中国城市人来说,是奢侈的,甚至是不敢想象的。而对余福云这样的中国农村家庭来说,则是必须的。余福云一家的房子是两层的,大门进来便是个大院落。“楼上楼下算起来,建筑面积也跟占地面积差不多,有300平米的样子。”余福云说。

余福云这栋两层的房子,既要提供一家人生活起居的空间,还要有储藏粮食的仓库,存放农具的场所。与厨房相连之处还有个中间放着火塘的房间。

 
欧朝东夫妇与父亲卜玉才(中)在自家门前

在中国西南地区,很多少数民族都有围着火堆欢歌跳舞的习俗,那是在村里的大广场上。而在家中堂屋和厨房中间有个摆放火塘的屋子。天冷的时候,全家人会围着火塘或聊天或议事。如今,这里的乡镇干部将其发展成为“火塘会议”,村民们一起讨论村寨里的大事情。

盖这么一栋功能齐全的房子,到底花了多少钱,余福云自己也不知道。按国家政策,村民在自己村里盖房所需的宅基地是村民集体所有的土地,是免费的。主体结构所需的木材,都是自己在山里伐来的。

余福云说,这栋房子是2002年开始盖的,不算自己及亲朋好友帮忙的工钱,真正只花3万元。

在离余家寨几百米远的蔡家寨,36岁的欧朝东家的房子是这两个寨子里最显眼的。这栋房子同样占地300多平米,其中两层的楼房占地180平米,院落等占地120多平米。

“2008年盖的房子,总共花了24万元。”欧朝东的妻子余春梅说,“其中请木雕师傅来雕刻就花了近8000元。”2月的云南边寨,天气已经比较暖和了,余春梅穿着单衣,对自家的收入、开销,似乎不太愿意多说。

教育,享受“三包”政策

在欧朝东的家中,几个小孩在院子里笑着跳着,不停地相互追打着。他们中有两个是欧朝东的孩子,一男一女,分别上小学四年级和六年级。欧朝东的大女儿上初二,已经开学,到镇里中学住宿了。

68岁的卜玉才是欧朝东的父亲,他像其他傈僳族老人一样,穿着现在的年轻人平时已经不穿的传统裤裙。老人坐在堂屋前,口里咀嚼一种保护牙齿的零食——一种颇有当地傈僳族特色的凉拌野生菜,看着嬉闹的孩子们。

卜玉才很小的时候,身体状况不好。在当地有这样的传统风俗:但凡小孩经常生病,或者整天哭闹不停,便要拜个干爹,孩子随干爹的姓,并让干爹重新起个名字,以期重获新生、健康成长。卜玉才便是拜了一位姓卜的干爹。

在卜玉才该读书的年纪,中国西南还刚解放,一切百废待兴,远在边境之地的蔡家寨的卜玉才根本没有上学的条件。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全国各地高考热火朝天之时,欧朝东也只上完了小学,妻子余春梅连小学都没读完,便辍学回家帮家里干活。在那时的傈僳族家庭,十几岁的孩子往往是家里的主要劳力之一。

余春梅说,欧家的家底是公公早年做木材生意打下的基础。目前,欧朝东全家8口人,除了公婆和三个孩子外,还有一个37岁的智障的哥哥要养。全家真正的劳力只有他们夫妻俩。除了种植50多亩草果和几亩粮食之外,余春梅还买了一辆小汽车,这在村里也是少有的,每隔两天开车拉着村民赶街一次,往返一次村民给她20元。

这对欧家来说,也算是一项贴补家用的收入。为此,余春梅还平生第一次去了保山市,到市里考了驾照回来。对他们来说,省城昆明是很遥远的。记者采访的两个家庭中,余春梅是唯一去过200公里外的保山市里的人。

余春梅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多读点书,今后能出去见识世面,到更远的地方去闯一番天地。现在三个小孩都在镇里上学,免学杂费,还包吃包住。“三个孩子上学不需要花什么钱,两个在镇中心小学,每周一人给5元,上初二的每周给10元,作为零花钱,买点日常生活、学习用品。”余春梅说。

当前,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九年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三包”政策,即包吃、包住、包学杂费,针对西藏、新疆农牧区的孩子教育的“三包”政策延续到高中。作为西南边境傈僳族的欧朝东家的三个孩子,自然享受着“三包”政策,这大大减轻了欧朝东、余春梅一家的生活压力。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