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云峰是书法家,在他看来,书法的最高境界都是偶然之得,是在习练多年后的浑然天成。也就在可遇不可求之间,云峰苦练了数十年,也在书法理论和实践方面都颇有造诣,作品继承传统、博采众长、自成一派。
书法家云峰
2006年9月20日,中国城市论坛奥运大讲堂在奥运会主会场所在地北京朝阳区开坛,特请云峰题写了奥运大讲堂坛匾。在启动仪式上,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蒋效愚为中国城市论坛奥运大讲堂启动揭幕。在此活动中,云峰先生与其他书法家一起为奥运大讲堂赠予书法作品,以此表达拳拳爱国之心。
云峰祖籍山西闻喜县,曾经在山西一所大学担任了几十年的教授,现在是首都科学决策研究会名人书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央书画研究院院士、北京名人书画院高级院士。
《惊涛》
六、七岁的云峰开始习字、读书。那时,家人反复告诫他,字是人的脸面,要好好练。云峰说,那时仅仅是学写字,真正称得上书法艺术的是工作以后。小学时,云峰的字在当地已经是小有名气,小学校长甚至让他誊写全校的总结。1958年,云峰考入当时的太原工学院就读,由于成绩优异,毕业时,云峰留校当了一名大学教师。从那时起,云峰的书法艺术插上了翅膀,并且越飞越远,越飞越高。向云峰讨教书法,他总是以“法”来喻书法,初听笔者并不得要领,而在此后的娓娓道来中,一个书法大家对书法的思考则豁然立体而形象。
云峰认为,学习书法既要入“法”更要出“法”。云峰所说的“法”即前人总结的方法、规则。选范本起点要高,一定要选古今大书法家的代表作和历代著名的书法碑帖,不学二三流的,古人说:“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仅得乎下”就是这个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