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文化
农业遗产保护:世界课题的中国样本
2012-04-25 15:14 作者:文/本刊记者 张 洪 孟维娜

2012年3月,在北京举办的首届中华农耕文化展,特别聚焦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引起参观者的深度关注。

四个中国保护试点

在黔东南层峦叠嶂的大山里,有一片侗族人的集中聚居区——“侗乡”。每年谷雨前后,层层梯田上,侗乡人开始出坡、劳作。当温室里培育的秧苗高约3厘米的时候,他们将秧苗密密地移栽到稻田里,一个月之后,鱼苗也跟着放进去,等鱼苗长到两三寸,再放入雏鸭,于是形成了典型的传统生态农业系统——稻鱼鸭复合系统。

 
茶艺师们在表演福州茉莉花茶传统制作技艺

稻鱼鸭共生构成了一个效益极高的资源循环利用、自成体系的生态系统。稻田为鱼类提供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和有机食物,而鱼、鸭则为稻子清除虫害和杂草,促其良性生长。

在本届中华农耕文化展上,“侗乡稻鱼鸭复合系统”作为农业文化遗产的一个典型展出,它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中国命名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之一。

中国是最早响应“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项目的国家之一。截至目前,全球有16个古老的农业系统被列为保护试点,中国占了4个。除了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复合系统”外,还有浙江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云南红河州的“哈尼稻作梯田系统”和江西万年县的“稻作文化系统”。

联合国的这一保护项目启动于2004年,5个传统农业系统,被列为第一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浙江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成为首批入选的5个试点之一。

在偏僻的小山村里,青田县方山乡龙现村村民稻田养鱼的习俗已经延续了1200年。这种耕作方式,不施化肥,不打农药,稻鱼双收。如今,贴上“世遗”标签的青田“田鱼”畅销西班牙、意大利、法国、巴西、比利时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很多人一谈到传统农业,就认为它是落后的,总希望用现代农业取代传统农业。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主任闵庆文表示:“其实传统农业中有许多至今我们依然没有完全认识的功能,比如农业的文化功能,农业的生态功能等等。”

“袁隆平先生的很大贡献,是让全世界的人们吃‘饱’饭,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是让全人类吃‘好’饭。”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苑利说。

农业文化遗产面临生存危机

在2012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言恭达呼吁,“农业文化遗产”亟待保护。

“现在,传统的桑树、楝树、槐树等树种已很难看见,原生态树林更难看见。土生土长的传统特色家禽日益减少,传统农业技艺也逐渐失传。”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中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有人依赖和使用它。然而,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以及现代农业技术的大规模推广,传统农业技术的使用正在萎缩。

以江西万年县的稻作文化系统为例。

万年境内是当今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遗址之一,稻作起源于1.2万年之前。而曾向皇家进贡的万年贡米则是一种原始的栽培稻,是迄今为止人类保留下来最早的栽培稻之一。

这一切都源自当地特殊的环境:每天日照比周边地区少3-4小时,气温、水温、土壤温度低3-5℃,稻子生长时间比外边长一个月,因而口感极好。但由于条件限制,它的亩产仅有300-500斤,老百姓觉得,种稻远不如出外打工合算。



1   2   下一页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