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税务总局前副局长许善达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企业所得税已经从利润3万元减半征收提高至6万元,但是力度还不够,应该增加到10万,这不仅可以改善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还可促进就业,并起到稳定社会的作用。
全国政协常委、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与全国政协委员、亿利资源集团董事长王文彪再度联名递交了关于“对微型企业实行免税”的提案,建议国家尽快研究出台政策,对于30人以下的微型企业实行全额免税,并长期实行。
中国建设银行的速贷通小企业贷款展台吸引了一位创业者的目光
全国政协委员、央行货币委员会委员李稻葵,建议用超额税收成立“经济转型基金”,用于帮扶正在苦苦挣扎的出口型企业和中小企业,比如代这些企业付“五险一金”。据了解,此类办法在国外早已应用,比如德国就有国家、企业、职工三方共同应对经济困难的机制。
不过他也强调:“帮扶只能是短期的,给企业以缓冲之机,对于那些没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则不在帮扶范围之内。”
振兴“草根经济”
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看来,积极发展金融服务业是发展小微企业的必经之路,提供金融服务的人多了,融资成本也就降下来了。
“各国多多少少对小微企业都会有一些政策优惠。当然这个优惠能不能用得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要普遍用,不能变成有关系才能拿到。”周其仁说。
另外,多位委员同时呼吁应该细化小微企业的认定标准。
3月5日,在政协经济界别组小组讨论中,全国政协委员、北大教授厉以宁建议要放开小微企业认定标准,各地工商户没有必要单列出来,他们和小微企业没有多大区别。
“全国各地工商户甚至农民家庭果园、蔬菜大棚等,都可以纳入小微企业,让更多人享受政策优惠。只要有店面,再到各地有关部门登记注册,那就是小微企业。”厉以宁建议说。
改革是今年“两会”最重要的关键词之一。代表们表示,要让小微企业这类“草根经济”得以振兴,实现藏富于民,才能激发中国社会向上活力。
“小微企业活跃起来,经济才能活跃起来,如果只抱着大企业作为摇钱树,经济就没有长期的增长。如果没有人再敢于创业,经济将失去发展活力,后果不堪设想。”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张小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