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济周刊》2012.3.6
“无论建核电站带来多大好处,别在我家后院”,这就是邻避,也是全世界反对核电声音中再简单不过的诉求。其源头就是“恐惧”。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后,对核破坏的恐惧直接导致全世界对核电站的恐惧。2012年,安徽省望江县对仅一江之隔的江西彭泽县正在筹建的核电站发出“邻避”诉求。“国家宏观战略上需要新能源,这没有问题,但在布点问题上是不是也要科学,也要满足地方生态和安全的一些基本要求?”“恐核”压力下,普通的望江人希望确保绝对的安全。
从生命权益保障的角度,这无可厚非;但在科学和资源问题上,中国核能源时代的脚步似乎很难停滞。
原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呼吁,国家在未来的核政策上应该有明确定位,否则,没有明确发展目标,不仅影响能源政策,也会动摇我国的核大国地位。
一边是国家的新能源战略,一边是老百姓的绝对安全诉求,这条鸿沟如何跨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