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着天才的火花!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那就是勇敢、开阔的思想,远大的眼光……他种下一棵树,他就已经看见了千百年的结果,已经憧憬到人类的幸福。这种人是少有的,要爱就爱这种人。
—— 契诃夫
随着科技革命浪潮的汹涌澎湃,作为经济发展基本要素的人才已成为最富活力的“第一资源”,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所在。对于一个国家,谁占领了人才高地,谁就能占据事业的制高点,就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能在发展的道路上先拔头筹。对于一个城市,人才是实力,是潜力,更是未来,谁掌握了核心人才,就掌握了城市经济发展的主动权。
高新开发区一景 图/杨再军
位处中国东北松辽平原腹地的长春市,宛若镶嵌在东北亚十字经济走廊核心的一颗璀璨明珠,素有“汽车城”、“电影城”、“光电之城”、“科技文化城”、“大学之城”、“森林城”、“雕塑城”等美誉,是中国汽车、电影、光学、生物制药、轨道客车等行业的发源地。特别随着2009年国务院把以长(春)吉(林)图(们江)为开发开放先导区的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长春,这个东北亚版图上的“活力地带”再度发力。科技攻关、智力支撑、人才保障、以“打造人才长春,建设产业人才高地”为核心,长春市加快集聚优秀人才资源、做好发展战略储备,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打响长春人才工作特色品牌。
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杨子明主持会议
2011年9月15日,吉林省长春市“人才特区”在长春高新区揭牌,长春市委组织部、长春市高新区在同时召开的“长春市人才特区”建设新闻发布会上高调宣称,长春高新区将率先在东北地区建成地域特色突出、高端人才集聚、科技创新活跃、新兴产业高速发展,带动“长东北”、引领“长吉图”、辐射东北亚的“人才特区”,创建国家级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抢占先机,才能占得主动。在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春市已经宝剑出鞘,果断担当起辐射和带动东北亚区域人才共享与科技合作的重要引擎,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从“人才长春”到“人才特区”
城市的发展总是呈现非线性扩张的态势。一旦发展的机遇来临,往往一日千里,日新月异。
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的核心城市之一,长春这个城市创造了新中国建立以来许多城市无法企及的辉煌:新中国的第一辆汽车、第一部电影、第一部动画、第一辆轨道客车、第一辆有轨电车、第一列地铁列车、第一辆磁悬浮列车(实验)、第一台激光器、第一台电子显微镜、第一支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均在长春诞生。但进入新世纪,以往的体制、机制,以及过去城市产业仅靠投入、靠扩张、靠中低端生产的发展模式已让长春的发展越来越难以为继,城市创新动力不足、人才一度出现负流入等现象警示着城市管理者,长春要在新一轮发展中获得先机,必须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依靠科技创新、产业升级,转变发展方式。而这一切,都需要人才,需要全市产业发展特性与人才资源优势有机结合,把人才链条同步嵌入产业发展链条,实现人才与产业的有效融合,整体联动。
长春市“人才特区”揭牌暨命名大会
随着2003年12月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的召开,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深刻阐述了科学人才观的内涵,明确提出了要“大力开发人才资源,走人才强国之路”,“以培养造就高层次人才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各级各类人才协调发展”,这为长春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人才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