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世贸双塔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商业建筑群,由7.8万吨钢铁、104部电梯、2000个停车位和5万名工作人员组成,被称为纽约市的地标和骄傲。2001年9月11日的恐怖袭击,将它们从曼哈顿岛上完全抹去。
10年之后,“9·11”事件依然影响着整个世界。与公开的战争不同,“反恐战争”不能在战场上直截了当与敌人一决胜负,更多的是依靠情报与科技手段“防患于未然”。为了保障安全、鉴别罪犯、抵御袭击,诸多新技术应运而生,以下便是其中影响较大的几种。
背向散射X射线系统(Backscatter X-ray Systems)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9·11”事件发生后,全世界对机场安全再不敢有半点松懈。检查乘客身体的金属探测器、查看随身行李的X光扫描仪都是几十年前的产品,不能够完全识别新型的液体炸弹和塑性炸弹。手触式安检又令人尴尬,以至于许多人称美国式的“深度安检”堪比性骚扰,惹来抱怨不断。
为了提高安检速度、改善准确度,反向散射X射线系统迅速发展成熟,并备受各国青睐,至今已有约1000台投入使用。这种X射线的强度比在医生那里接受的X光扫描要弱得多,只在接触到人体皮肤后反射回来形成图像,并不能穿透人体。安保人员可以看到乘客藏在衣服下面的物品图像,包括单独使用金属探测器无法检测到的有机物和无机物。
美国运输安全局工作人员表示,通过这套系统“可以看到衣服里面”。这种说法实在相当委婉。事实上,虽然画面比较模糊,但安检人员还是能够看到乘客的裸体。因此,反向散射X射线系统得到了一个响亮的外号——“裸体扫描仪”,在保证安全的同时,也没少背负骂名。
值得庆幸的是,这种设备没有存储盘。就算旅客身上有不想被发现的隐私,也不用担心会留下纪录。另外,为了把乘客的尴尬降到最低,扫描出的图像由同性的安检人员监看。
未来倾向筛选技术(Future Attribute Screening Technology)
在某人作恶之前,辨识出其犯罪意图——这是美国国土安全部眼下正在研制的一种预测系统,名为“未来倾向筛选技术”(FAST)。和“裸体扫描仪”一样,它将在机场安检中大显身手。
未来倾向筛选技术是一种快速辨别潜在威胁的筛查技术。与测谎仪的工作原理相似,它监测的是人的生理反应,如心跳、表情、眼球运动等。它不需要直接接触人体,就像公共场所的保安摄像头一般不引人注目。
未来倾向筛选技术耗资约2000万美元,汇集了很多先进技术,每一种都不同凡响——心血管和呼吸系统远程传感器、远程眼动监测仪、热感摄像机和高清晰视频拍摄⋯⋯设计者还有可能安排展示一些与恐怖组织有关的图像,或仅有恐怖分子才能理解的暗号,以刺激心怀鬼胎者的特殊反应,如眼睛紧盯图像、心跳加速、呼吸急促、体温升高、身体紧张等。
考虑到保护公民隐私,这种系统在每次检测后将删除数据。唯一的争议是:如果这项技术提前发现了可疑分子,安保人员也及时制服了他,法律能够仅仅因为一个念头而惩罚他吗?当然,这是律师和检察官要头疼的问题,似乎不是技术研发人员该操心的事。
安全电子登记套件(Security Electronic Enrollment Kit)
全世界的执法部门都在不断充实着各自的数据库,其中一个并不令人愉快——它塞满了各种恶名远扬、劣迹斑斑的犯罪者的信息。
拥有这样一个数据库,可以在危机出现时快速地调取资料,前提当然是其包含的信息越全面丰富越好。安全电子登记套件(SEEK II),简单说就是一个手持电子装置,用来记录一个人的照片、指纹、虹膜,乃至DNA,从而建立一个综合性的电子档案。
这一切的实现仰赖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生物特征的特点是人各有异、终生不变(几乎)、随身携带,不仅包括指纹、虹膜、掌纹、面相、声音、视网膜和DNA等生理特征,甚至还包括签名的动作、行走的步态、击打键盘的力度等行为特征。
安全电子登记套件已经被使用于美国的海外战争中,士兵可以通过3G无限网络或者直接用USB连接一台有网络的电脑来传输数据,将其保存到数据库中。美国特种作战部队使用安全电子登记套件从全世界范围收集来的数据,比使用其他装置收集的都要多。美国国防部希望能够保证士兵在作战时,可以快速获取重要的信息,确保其毫无延误地采取适当行动。
如今,在世贸遗址“归零地”附近,新的世贸中心正在兴建。旷日持久的反恐战争改变了世界,也逐渐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以上介绍的只是反恐技术中的一小部分。它们保障着人们的安全,有很好的推广前景,同时又因为容易侵犯公民个人隐私,而引起了一些争议。在这一点上,人类和自己发明的技术颇为相似:虽然频频回顾左右摇摆,但总是迈开大步坚定向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