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社会
王奕鸥:不脆弱的“瓷娃娃”
2012-03-14 16:49 作者:文/本刊记者 龚寒

两人借用了朋友办公室的一个角落,放上两张办公桌,两台电脑,花200元买了一个小灵通,把号码公布到网站上作为工作热线,协会就开始运转了。

最初的半年,王奕鸥和黄如芳每天挤公交和地铁拜访各种组织,希望得到经费上的支持,但都无果而终。对方大多表示没有听说过罕见病,赞助更无从谈起。

王奕鸥决定首先让更多的人知道罕见病。2008年冬天,她和黄如方将20盒蜡笔和100张素描纸邮寄给全国的20个家庭贫困的“瓷娃娃”,让他们描绘出心中的愿望,最终办起了一场“瓷娃娃”画展。

画展让更多人知道了这个群体。不久,“瓷娃娃”协会接到了浙江一个老人的电话,表示要捐1万元。当王奕鸥去查账户时,发现老人家捐了足足10万元。

让我们不孤单不绝望

协会办的第一期《瓷娃娃》杂志寄出后,一位沂蒙山的“瓷娃娃”的妈妈打来电话哭着说,全村人都劝她放弃孩子,可看了期刊后,终于明白还有更多严重的患儿都没有被放弃,所以她也一定不放弃自己的孩子。

王奕鸥和同事一方面与药厂联系为患者提供免费药物,另一方面,开始启动“一对一”项目,联系收入良好的爱心人士,对“瓷娃娃”患儿家庭提供每月50-200元的长期小额生活补助,用于提高和改善患儿学习、生活条件。

在不少发达国家,罕见病患者拥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然而在中国该领域则仍为空白。罕见病患者的药物大多来源于进口,未被纳入社会保障范畴,庞大的罕见病群体举步维艰。王奕鸥逐渐意识到,协会捐助面再广也不能惠及全国10万的病友,只有通过立法才能让每一个病友的生活都得到保障。

2010年“两会”召开前,王奕鸥和其他一些罕见病组织共同完成了《关注罕见病群体》的议案,集中反映了罕见病群体在医疗、教育、就业、保障等方面的困境,希望政府改善该群体的生存状态。这个议案仅用19天就征集到全国700名罕见病患者的签名。

通过多方委托,当年两会,有30名人大代表联名提交了这份议案,呼吁尽快制订《罕见疾病防治法》,为保障广大罕见病患者的各项权益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并加强新生儿罕见病筛查。

数月后,王奕鸥被告知提案已被相关部门接纳,《罕见疾病防治法》进入立法程序。这让王奕鸥激动不已。但法律出台仍需时日,罕见病患者要经历的依然是漫长的等待。

还好,我们的爱不脆弱

2011年8月20日,“瓷娃娃”第二届全国病人大会在北京召开,全国共有三百多名罕见病病友参加。

为期3天的会议囊括了法律咨询、医疗研讨、义诊、就业以及联欢会等内容,从早上9点半一直到晚上10点半。“他们能来北京一趟太难了。很多人为了来参加大会,从两年前开始已经锻炼身体”,王奕鸥说,“我们生怕会上浪费一分一秒,整个会议流程几乎被填满了。”

会场里的每一个人都佩戴着象征爱的蓝丝带。患者们大多行动不便,或是拄着拐杖,或是由父母推着轮椅在会场里“走动”。他们穿着美丽的衣裳,相互打招呼,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和兴奋的光,就像庆祝一个盛大的节日一样。

通过这次大会,有6位“瓷娃娃”经过挑选和培训,成为了淘宝网的客服人员,走上了工作岗位。王奕鸥说,让“瓷娃娃”们互相影响,从而获得希望,建立自信,独立地面对生活,是协会最希望看到的。尽管前方的道路依然艰辛,但王奕鸥总是会提到“瓷娃娃”协会的口号:“还好,我们的爱不脆弱”。



   上一页   1   2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