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社会
王奕鸥:不脆弱的“瓷娃娃”
2012-03-14 16:49 作者:文/本刊记者 龚寒

2011年8月20日,第二届“瓷娃娃”全国病人大会上,当身高只有120公分的王奕鸥作为组织者上台发言时,台下爆发了热烈而持久的掌声,有些人甚至站起来向她致敬。

“瓷娃娃”,是对脆骨病患者的昵称,医学上称之为“成骨不全症”。患者极易骨折,并因此导致骨畸形和身材矮小,严重者会有行动障碍。

 
瓷娃娃团队,后排左三为王奕鸥

该病与白化病、地中海贫血等同属于罕见病。世界卫生组织对罕见病的定义是:患病人数占总人口0.65‰-1‰的疾病。当前确认的罕见病有五六千种。有人将其形容为人类繁衍中的“空难”,当健康父母双方的基因缺陷恰巧碰在一起时,罕见病就极有可能出现。

作为脆骨病患者,王奕鸥从小到大遭遇过6次骨折。但她已属幸运,有些患者经历过几十甚至上百次骨折,原因可能仅仅是一个喷嚏或一次大笑。

王奕鸥是该群体里唯一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2008年她辞职创立瓷娃娃协会。并先后于2009年、2011年举办了两次全国范围的病人大会。

漂亮的“瓷娃娃”

1982年,王奕鸥出生在山东省济南市的一个普通家庭。童年时的王奕鸥常被夸漂亮,尤其是她那淡蓝色的巩膜(眼球外围的白色部分),“像洋娃娃一样”——其实这正是脆骨病患者的特征之一。

她的第一次骨折发生在一周岁时,因为很快愈合,被父母认为仅仅是一次意外。第二次骨折则是在上小学第一天的体育课上。这次愈合后,她的右腿却是向上弯曲的,比左腿短了4公分。之后的数年里,她的右腿逐渐失去了行走能力,不得不带上行走辅助器具。

直到她的X光片被辗转寄到美国,才最终被确诊为“I型成骨不全病”。这个名词如此之陌生,以至于老家的医生得知后,说:“这不是台湾才有的病吗?”令王奕鸥父母痛苦的是,这种病没有特效药。但不幸中的万幸是,该病分为四型,王奕鸥得的是其中最轻的一种。

18岁时,王奕鸥等到了一个成功率只有50%的矫正手术的机会,若成功,她就可以摆脱行走辅助器,若失败,她将再也站不起来。“我要试试,我不想一辈子后悔”。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王奕鸥走进了手术室。手术成功了,那年夏天,王奕鸥穿上了裙子,像正常人一样走路。

2005年,已拿到会计中专文凭的王奕鸥决定到更远的地方去看一看,通过自考进入北京交通大学法律专业。她没有告诉同学自己的病情,但每次上下楼梯时,她都得等到四下无人时才小心地挪动,避免因碰撞发生骨折。

“我没有理由不管他们”

王奕鸥遇见的第一个同伴是一个19岁的男孩。因为治疗不当,他只有几岁大孩子的身高,常年卧床导致四肢萎缩。认识后不久,他因一场轻微的感冒离开人世。医生说,像这样的孩子连抢救都没办法抢救,一按压胸口,肋骨可能马上就断了。

这件事深深触动了王奕鸥。她有一种冲动,要寻找更多同伴。于是她建立了一个针对脆骨病患者的网站——“玻璃之城”,呼吁全国脆骨病病友们接受正确治疗,并及时通报国内外最新医疗进展。短短一个多月,网站注册人数达两百多人。

根据比例估算,全国的脆骨病患者约有10万人。“因为残疾,多数人无法出门,甚至被当做小儿麻痹等病症患者对待。”王奕鸥说。

脆骨病主要有两种治疗方式,一是吃增加骨密度的药物,一年需一万多元;二是做矫正手术,每次一两万元,但患者往往需要做多次手术。这样算下来,一名患者一生需要花费至少几十万。

2007年,王奕鸥在北京一家法律援助机构就职期间,调查了中国脆骨病患者的生存现状。调查发现,患者家庭月收入以少于2000元为主,而家庭月支出以2001-4000元为主,通常需要借款给孩子看病。约有40%的患者没有医疗花费,约75%的患者没有社会医疗保险,高昂的治疗费用只能自己承担。

更可怕的是,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大多数脆骨病患者得不到正确救治导致终生残疾,在教育、就业各个方面受到社会排斥。

那段时间,王奕鸥内心烦乱,常常失眠。“我没有理由自己好好地生活,不管其他人。而且我更加知道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

于是,2008年5月,她辞掉了原本不错的工作,和另一名热衷公益的脆骨病患者黄如方一起,成立了“瓷娃娃关怀协会”。这也是中国罕见病群体的第一个公益组织。

“china是瓷器,虽然易碎,但纯洁精致,china是中国,我们虽然弱小,也是中国的群体,不应受到排斥。”王奕鸥解释道。



1   2   下一页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