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到“李鬼”投诉无门
再资深、精明的网络购物达人也是从一次次掉入“陷阱”的教训中成长起来的。年终整理查看自己的账单,钟纪红惊奇地发现自己全年在网络购物上的消费超过3万元。自从2008年在朋友的帮助下注册了自己的淘宝账户后,她的网络购物历程就一发不可收拾。作为一个网络购物的老手,钟纪红觉得,不仅是促销方式存在陷阱,更大的问题还在于“质量陷阱”。
她曾多次在网上购买衣服,但发现商家为了销售货品,往往会将衣服拍得很漂亮,而买来的商品从尺寸、颜色到质地却与描述相差很多。“网上购物交易对象太模糊,很多商品不能当面鉴别挑选,难免有看走眼的时候,虽然有些商家承诺可以退换货,但更换、退货手续繁琐,有时只能自认倒霉。”
还有些商家在网站上的购买合同采取格式化条款,对网上售出的商品不承担“三包”责任、没有退换货说明等减轻、免除自身责任,限制消费者权利的不合理方式,置消费者于被动地位。消费者购买了质量不好的产品,想换货或者维修时,就无计可施了。
钟纪红印象深刻的是,她曾在近年流行的团购网站上购物,发现有些团购网站推出一些低价的购物卡或消费券,在实际消费时往往存在限制条件,而商家却并未明示,使消费者享受到的服务大打折扣,或根本无法使用。当她团购了某餐饮酒楼消费券前往消费的时候,却被店员告知该券仅限在该酒楼一个新开张的、位置偏远的分店消费。
多年的网购,钟纪红发现,最好选择经营主体明确、信誉度高、规范经营的网店购买,讲诚信的卖家通常会将自己所卖商品描述详尽。因此,当遇到字意模棱两可的介绍时,一定要向卖家询问清楚,以防有些不良商家玩文字游戏。
防范网购交易风险
像钟纪红这样的网购人群正在中国爆发式增长。研究机构艾瑞咨询日前发布报告指出,2011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额达7735.6亿元,较2010年增长67.8%,预计2012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额将达11840亿元,同比增长53%。
但是网络购物市场繁荣背后,多种“焦虑”症状也出现。除了虚假宣传、质量问题等,由于网络购物通常需要网上支付,如果稍不留神遇到山寨网站,交易本身也会让消费者处于风险境地中。
春节前夕,为了买回家的机票,李涛在网上点开了自称为某航空公司的售票网站。订票之后,对方同样给他发了订票成功的短信,但有所不同的是,之前李涛网络购物付款都是用支付宝,但这次对方需要转账来付款,但购票回家心切,李涛按账号汇款。此后,对方客服电话说系统问题,未能出票要求再次汇款,他才意识到被骗然后报警。
“网购有风险,购买需谨慎”,李涛现在意识到,对于价格比较高的大宗货品,最好不要在网上购买。如果一定要买的话,认清购物网站的真实网址,并只接受货到付款或安全的第三方支付方式。
赛迪顾问电子商务咨询中心咨询师郑欣建议,消费者在购物时,还要注意防范不法分子通过网络钓鱼或植入“木马”等手段盗取个人信息,不要随意打开聊天工具中发送过来的陌生网址,同时,不要在网吧电脑等公共设备上使用银行卡支付,此外,消费者都应注意保存和卖家之间的往来邮件、聊天记录,以为日后维权留下证据。
而对商家而言,俞雷认为,诚信经营是关键,个性化服务将是未来竞争的核心,传统的价格战的比重将逐渐下降。同时类似于淘宝商城等也应该做好监管者的角色,为消费者把好关,才能如其所愿地打造“品质之城”。而电子商务法律专家刘春泉建议,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应建立相配套的政府机构和企业组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电子商务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制定和完善电子商务法、建立电子商务管理和协调机制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