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社会
左权正月社火红
2012-03-14 15:13 作者:文图/陆彩荣

经济贫困县与文化强县的现代交响

晋中的社火节庆与左权的社火表演,都是进入农历正月就开始了的,而且贯穿正月的主要时段。这正是中国北方普遍的农闲时节。是人们调理心情,调理状态,告别旧的一年,迎接新的一年的特殊时刻。

如果说,春节主要是家家户户以家庭为单位,享受团圆和睦的家庭亲情,享受家庭天伦之乐的节日的话,那么以元宵社火活动为代表的庆典,则是人们走出家庭,融入社会,寻找并享受人间欢情的特殊节庆。其灯彩娱乐活动遍布中国大地。尽管由于南北东西地域不同,文化活动形态有所区别,但人们闹元宵庆新春的文化追求都是一样的。也正因此,元宵文化活动简直可以说是一场中国特色的民间文化狂欢。

 
小花戏表演

晋中今年的社火节着力打造冬季旅游与民俗文化旅游特色。设计推出了文化庙会、社火展演、传统情景剧表演、榆次老城祈福等系列活动。时间跨度从1月1日延续到2月中旬。左权今年以“崛起左权,唱响未来”为主题,设计了街头文艺游行表演、戏剧专场演出、迎新春灯展、串火盆活动、音乐焰火晚会等“九大活动”闹新春。从腊月二十六开始,延续到正月十九。而且,在县城、乡镇、乡村三个层次展开,实现了文化活动全境覆盖、全民覆盖。进入正月,在这里的大街小巷、乡镇村庄,翻飞的彩扇随处可见,动听的鼓乐随处可闻,花戏队、高跷队、武术队、八音会等民间表演队伍活跃在太行城乡。这个时期,正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时期,是文明的演进与创生时期。

节庆活动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节庆仪式更是文明发展的重要基石。无论是古老的东方文明,还是新兴的西方文明,包括世界各国的文化发展与文明传承都离不开特殊的节庆活动与节庆仪式。

晋中社火以其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特殊文化旅程,更为我们深刻地提示了文化的价值与意义。我们考察这一文化现象可以看到,以文化仪式的垒旺火为起点,配之以围绕火堆载歌载舞的各种文化活动为载体,形成“村村欢歌、户户社火”为表现形态的大众文化活动,这种活动特点鲜明,具有广泛的参与性、普遍的娱乐性、内容的丰富性、活动的多样性以及文化的传承性。

文化与文明相伴而生。文化是有独特而强大的生命活力的,其自身汰劣扬优的基因使文化之树得以常青永青。有时时势使然,文化形态迫于某种压力暂时退居幕后,但优秀的文化是阻隔不断的。各个朝代的当下文化理念可能会一时中断传统的文化过程,但文化自身强劲的生命力能够修复暂时的表象断裂,实现文化的重生与新生。左权社火历经千年,虽朝代更替而文脉始终不曾断裂。即使受现代文化的冲击,左权县城的串火盆活动曾经中断过二十多年,但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这一古老的文化活动便又顽强地重新恢复并且创新性地发展起来。正月十六夜间的串火盆表演一直延续到深夜12点以后。有道是,山重水复难断文化路径,天寒地冻也阻断不了文化的根脉。

左权县文化局局长王建军介绍说,从2008年开始,左权县已经开始在中小学普及小花戏活动,编写了专用的乡土教材。每年6月,全县开展文化月活动。每年,他们还要开展一次民歌小花戏大奖赛,并且与中国音乐学院开展合作,培养后备人才。政府还拿出专项资金资助民间艺术领军人才,支持小花戏艺术团发展。左权县经济上虽然还欠发达,至今仍然是国家级贫困县,但左权的文化资源却很丰厚,群众文化基础相当可观。去年底,左权县已经成为山西省的十大文化强县。

经济是基础,文化是活力。经济的贫困并不意味着文化的贫困。经济的贫困意味着落后,但落后的经济体仍然能够创造辉煌的文化生活,甚至创生辉煌的文化成就。经济与文化既紧密相连,又能独立发展。有充满活力的文化做后盾,民众的活力就能够得以激发,进而带动经济的发展。左权正在实现着可观的社会进步。左权人已经响亮地提出,“十二五”末再造“两个左权”,这是革命老区人灵魂深处孕藏的豪迈与激越,这是太行深处文化基础深厚的山区迸发的生命活力。这才是我们此次晋中社火文化考察始料而未及的文化价值,是我们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佐证。感谢你,晋中社火!感谢你,左权旺火!

陆彩荣:中国外文局副局长



   上一页   1   2   3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