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专题
肥城:打造有机蔬菜国际名片
2012-03-12 16:31 作者:文/本刊记者 张洪

菜地变“工厂”,农民变“工人”

从种粮、种绿色蔬菜到种有机蔬菜,表面看是生产品种的变化,其背后却展示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中国有机农业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直至1999年前,仍为发展初期,国内基本不存在有机食品市场。2003年,中国经过认证的有机农田约为30万公顷,排名世界第13位。至2006年,中国已有210万公顷经过认证的有机农田和110万公顷有机转换农田,仅次于澳大利亚和阿根廷,排名世界第三。

 
有机蔬菜加工车间

有机农业的基本要求是成方连片,集约化生产。经过多年探索,肥城逐步形成了一套“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有机农业运作模式。

该模式由公司牵头,与村支部以及农户充分协商,成立有机蔬菜合作社。公司按市场需求与合作社与农户层层签订种植计划及收购合同。

村民土地自愿入股,一亩一股,集约化经营;把分散的种植地提升为有机蔬菜种植基地;把菜地变成“工厂”,把农民变成工人;分配方式计件拿工资,年终有分红。

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农经所所长秦庆武认为,这一模式有效解决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存在的技术障碍、标准质量问题,实现了加工龙头企业与有机基地紧密衔接。

肥城农工办主任步文告诉记者,“企业有了基地,封闭式管理,农户有了固定的收入,能抵抗风险,合作社也有了一定的收入。企业+合作社+农户三方共赢。”

从2009年起,肥城每年提供600万元的农业产业专项扶持资金,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同时,每年提供200万元的专项资金,扶持农业合作社发展。

普通菠菜市场价每斤3毛钱,合作社的有机菠菜卖到国际市场每斤就是5元钱。“农民和企业就认合作社这个牌子。”

在肥城农村,有机蔬菜种植户都有一本小册子,小册子包括绿菜花、菠菜、毛豆、芦笋等三十多个有机产品的生产操作规程,一册在手,如何种菜了然于胸。

肥城还建立了有机蔬菜的质量监管体系,专业技术人员定期来基地检测,从开始整地到收获实行全过程质量跟踪监控。

实行这一模式以来,泰安弘海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林没有主动出去拉过客户,“只是在家里等,订单就做不完。”

发达的信息沟通渠道,使得他的企业名声远播,“在美国海关就能直接查到我们的公司。”

从1994年200亩有机蔬菜田开始起步,目前,肥城市有机蔬菜种植面积已达17.8万亩,是中国有机蔬菜规模最大、出口最多的县市。

6家规模以上的有机蔬菜加工企业落户肥城,挂靠外地龙头企业的有18家,总体加工能力达14万吨,451个基地的有机蔬菜供不应求。

在一次会议上,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肖兴基主任赞誉说,山东泰安(肥城)的有机蔬菜,已经达到“四个全国最多”,就是面积最多、产量最多、加工最多、出口最多,已经成为全国的领跑者。

下一步,肥城计划以有机蔬菜为突破口,辐射带动有机畜禽、果品、粮食同步发展,将其培育成出口创汇的特色亮点。



   上一页   1   2   3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