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图片新闻
微公益:怀大爱心,做小事情
2012-02-15 15:34 作者:文/刘翰辰

这是一个无所不“微”的年代,2011年初网络兴起“微博打拐”,立时全民参与;而后,记者邓飞等500位媒体人发起“免费午餐”活动,随后成为最火暴的网络公益行为。借助微博等平台,“微公益”已经成为现代人参与公益的新形式。

“一加一等于不再孤单”

“衣加衣等于爱,一加一等于不再孤单。”2011年冬天,腾讯网和西部某报社联合发起“衣加衣”项目,这一活动原本只是想给甘肃部分地区的孩子捐赠冬衣,但令发起者不曾料到的是,“衣加衣”迅速在中国引发反响。在大批普通市民的参与下,“衣加衣”发酵成为一起全国性的大型公益行动。

依托20多个捐献点,大量过冬衣物发往新疆、云南、甘肃等多个贫困地区。对于许多地处偏远的孩子们来说,这个冬天不再那么寒冷,他们感受到了无数城市人的祝福。

 
职业媒体人邓飞(中)是“免费午餐”发起者

除了“衣加衣”以外,类似的公益活动还有“免费午餐”、“大爱清尘”、“给孩子加个菜”……这些民间公益活动都有一个温情的名字,2011年里,“微公益”受到了亿万网民的热情追捧。

2011年7月中旬,由《凤凰周刊》记者邓飞等媒体人发起、中国社会福利教育基金会支持的公益项目“免费午餐”,正式在淘宝商城开通了公益店。网友只要在线拍下并支付一个标价为3元的虚拟商品,就可以为中国贫困山区的学童提供一顿免费午餐。仅仅30个小时,就有9712份午餐被拍出。

自此,“免费午餐”活动一发而不可收拾,活动扩展至中国多个省市,筹款近1700万元,60多所中小学从中受益。

在传播成本低廉、开放交互的网络时代,互联网开始褪去技术冰冷的面具,以“爱”之名迅速担负起公益信使的角色,成为一支真正由公众主宰的网络公益力量。

于建嵘“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傅蔚冈捐款给药家鑫案受害人张妙家人、邓飞“免费午餐”捐助,这些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并且形成强大的舆论传播力量。网友的每一次转发,每一次关注,都为慈善活动注入了更多的民间爱心。

透明中的公益操作

公益离我们的生活究竟有多远?微公益让人豁然明了:其实就在身边。

在中国,新浪微博是国内微博的“主阵地”,大批学者、媒体人、社会名流、明星都开通了微博。微博的受关注度,以及传播速度的迅猛,使它成为公益事业最好的传播渠道。

广州微博红人梁树新在微博上发起了“铅笔换校舍”网上义拍。第一个网友拿巧克力换铅笔,第二个网友用电饭锅换巧克力,然后电饭锅又换成打印机。……最终筹款15.8元,换来了广西佛丁小学的新校舍。

事实上,微公益已经成了相当一部分城市中产和白领人士的时尚,融入了他们的生活方式,甚至一些社会名流也不能抵挡诱惑。香港艺人梁咏琪就创造了这样的佳话,她在生日时发微博,号召网友转发一则捐赠倡议,只要被转发一次,她就捐1元到香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这个倡议3天内被转发7.5万次,她最后捐出了8万元。



1   2   下一页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