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特稿
《今日中国》——六十年硕果累累 甲子岁再创辉煌
2012-02-15 14:03

60年一甲子。对于以向世界说明中国为己任的《今日中国》杂志(原名《中国建设》),60年的风雨历程,从诞生到开花结果,不断羽翼丰满、走向成熟,60岁是焕发出第二个青春的开始。

《今日中国》1952年创刊之初,只有一个英文编辑部6位工作人员;60年之后的今天,她已经拥有英文、法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德文、土耳其文和中文、藏文《布达拉》8个文版编辑部,工作人员超过150人,读者更是遍及世界各地,在许多国家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通过实施本土化战略和刊网融合战略,《今日中国》不仅在国内期刊中率先走出国门,到海外建立分社,近年又接连创办了西文秘鲁版和土耳其文版,目前正策划在阿联酋、巴拿马和委内瑞拉出版新的版本,而且穿越数字空间,日益成为中国对外说明自己、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

建国初期宋庆龄创办

《今日中国》杂志60年的历史,始终和一个伟大女性的名字紧密联系在一起,她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孙中山夫人宋庆龄。作为本刊创办人,宋庆龄的思想至今仍深刻影响着这本刊物;事实上,《今日中国》杂志本身所从事的对外传播工作,始终是宋庆龄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日中国》原名《中国建设》,由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和中国福利会副主席的宋庆龄在1952年亲自创办。

当时的办刊宗旨为“重点报道中国社会、经济、文教、救济和福利方面的发展,以使国外最广泛的阶层了解中国建设的进展,人民为此所进行的努力”。宋庆龄提出的“真实报道”成为《中国建设》和后来的《今日中国》最基本的原则,“内容充实,文章通俗”则成为刊物的写作风格,并一直被坚持到今天。

宋庆龄十分关心杂志质量的提高,经常为杂志撰写重要稿件。每次收到新杂志,总是仔细阅读并及时评述,提出改进意见。

在对外发行方面,她也身体力行,多年来坚持每月将几十本杂志以“林泰”的名义寄给国外的朋友,以扩大杂志的影响。

宋庆龄十分看重与读者的交流,为杂志社留下了“每信必复”的好传统。

在宋庆龄与周恩来总理的关怀指导下,《中国建设》逐渐在摸索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那就是以人民团体刊物的民间身份出现,保持真实报道的传统,善用事实说话,从生活入手,内容丰富多彩,文章通俗,图文并茂,重要有趣,有亲切感,更好地反映新中国的变化。

历任国家领导人的关怀

本刊创办以来,得到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与亲切关怀。

 
周恩来、陈毅在社长金仲华陪同下参观《中国建设》创刊10周年图片展(1962年)

周恩来亲自对杂志办刊提出要求,并与宋庆龄一起确定首届编委会成员名单。此后,每逢杂志创办新文版或举办创刊周年庆典,周恩来、陈毅和宋庆龄等领导人都会题词祝贺,或撰写专文在杂志刊发,甚至亲临杂志社看望员工。

1958年,毛泽东主席在阅读《中国建设》后肯定了杂志的方向,认为“《中国建设》用事实说话,对外宣传就是应该这样做”。周总理多次就杂志社工作做出指示、给杂志题词,还在创刊10周年时,亲临编辑部,向杂志社工作人员表示祝贺。

“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也在不同场合多次表示对《今日中国》的赞赏。本刊名誉总编辑爱泼斯坦70寿辰时,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了他,并表示祝贺。

第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曾为杂志亲笔题词,在创刊50周年时发来贺信,并亲切接见爱泼斯坦、祝贺其80寿诞。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临爱泼斯坦家中,看望并祝贺他的90寿辰,感谢他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的外宣事业。



1   2   3   下一页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