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专题
走,到大陆淘金去
2012-02-15 11:36 作者:文/丁鸿雪

1992年,台湾的旺旺集团在大陆投放了第一支广告,“徐福记”糖果落户东莞,“捷安特”自行车在昆山办厂,而魏氏兄弟在天津创立的顶益食品公司,推出了第一包“康师傅”方便面。

该年,大陆新增台企达6430家,协议金额达55亿美元;翌年,大陆台企突破1万家,累积协议金额189.4亿美元,超过此前各年的总额。这一突飞猛进,被称为台企赴大陆投资的“第二次浪潮”。

促成这股浪潮的,除了成功举行的“汪辜会谈”,最重要的原因莫过于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以及同年10月,中共十四大进一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新目标。

“南方谈话”是大陆坚定改革开放的标志性事件,也推动了大陆对台经贸政策朝着更加开放务实的方向调整。更重要的是,让已经前来试水或正在犹豫来不来的台商吃了一颗“定心丸”:是时候放心地去(在)大陆淘金了。

“打带跑”

“有关中共政权的改革开放政策,在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造势后,方向已经相当明确,而且十余年经改已改善大陆多数民众生活,因而此一政策已有内生、自发性力量,几乎不可能回头。过去有若干论者认为,在中共老一辈领导人过世后可能发生大动乱,危及大陆经改与外人投资,但就近期情况观察,如果大陆经济发展有持续进展,则政治的稳定性将大为提高,两者间存有良性的互动关系,情况并不如原先悲观。”

 
海协会会长陈云林出席东莞台心医院开工典礼

这是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后,《台湾经济研究月刊》发表的多番评述之一。“南方谈话”的发表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引起台湾各界的全面关注和响应,使台湾各阶层对大陆的信心大为增长。

早在1988年7月,国务院就颁布了《关于鼓励台湾同胞投资的规定》,促成了台商投资大陆的第一波浪潮。一些台商先来试水,采用台湾接单、大陆生产、香港转口、海外销售的模式,把大陆沿海地区作为加工出口基地。

他们当中流行一个词“打带跑”,意指在大陆投资的同时,也要做好随时抽身离开的准备。对台商而言,低廉劳动力成本和巨大的消费市场固然诱人,但开放政策是否会有变化,大陆经济能否持续增长,却难以预测。

根据1991年台湾“经济部”公布的数据,当年台商对大陆投资件数不过237件,投资金额只有174.16万美元;而根据大陆公布的资料,同时期台商大陆投资协议项目虽然达3446个,但实际投资金额不过844万美元,实际资金到位率只有30.33%。

“因为两岸的对峙,根深蒂固的观念,大家不会拿自己的财产冒这个险。你(大陆政府)讲了一句话,我们认为是甜言蜜语。所以台商绝对不可能把自己的财产、全部的家当,投注到一个非常不放心的地方去。但是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是一个关键,我们就认为开放的路是绝对的,所以大家才一窝蜂地全部进来。”最早来大陆的台商之一叶宏灯说。

1992年3月,台湾《天下》杂志对1000位大制造业负责人的调查结果显示:57.7%将大陆列为进一步投资第一优先;25.1%准备5年内赴大陆投资;58.2%视情况选择到大陆投资。

3个月后,台湾工业总会对已赴大陆投资的1250家台资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台商对大陆政府的满意程度高于对台湾‘政府’的满意程度”;49%的台商计划增资,“工总”秘书长对此称“谁能使台商更能赚钱就较受欢迎”。



1   2   下一页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